
“生活仅仅是为了生活本身,而不是为了给人看。”因为这句话,我坚持读了这本书。
哲学类的书很枯燥,我刚开始读时是为了读而读的,慢慢地读出点意思,反复思考,越觉得有道理,有深度。忍不住拿来和大家分享。
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爱默生其人,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于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他的精神活动支配了整个19世纪美国的精神气质,正如文学批评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中所言,艾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著名的《论文集》为艾默生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之美誉。
本书所选择的人生十论,即是从论文集中摘选。集中的,凸现了艾默生对自我,对人与自然的看法。
本书共十章,这里先分享第一章:论自助
“人就是自己的救世主,灵魂能塑造一个老实而又完美的人,光明、声势、命运全由它指导;人的一切遭遇来得不迟也不早,我们的行为如果善,就是我们的天使,如果恶,就是悄悄从我们身旁走过的夺命死神。”开篇就引人思考。
“在世界上暗示人的观点,生活容易,在隐居时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也不难。可是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它在稠人广众之中。尽善尽美地保持了卓尔不群的个性。”这和《爱莲说》中的莲很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避世保持品性容易,难的是身处闹市保持高洁品性。
“难道遭人误解就就那么糟糕吗?毕达格拉斯被人误解过,苏格拉底、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凡是血肉之躯的每一个纯洁和智慧的精神都莫不如此,被旁人误解的越深,就越能成就伟大的历史功绩。”似乎真是如此,你被人误解多半是因为你有才能,你出色。一个平庸无为的人,怕是很难被人重视,也就无从谈起误解了。
他还引用过中国的寓言故事,南柯一梦,他说,“这种寓言故事之所以广受人们的欢迎,就是因为他维妙维肖的象征了人的处境,人生在世,就是一名醉鬼。然而有的时候清醒过来,运用他的理性。发现自己原来就是一名真正的王子。”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人不就是时而感性,冲动自卑;时而理性,成熟自吗?
“尽量保持自我,千万别轻易深陷其中。这个其中指各种琐事。我们爱什么我们就有什么,可是由于由于贪心不足,我们反而失去了这种爱。”是啊,我们何尝不是被所谓的重要的事情纠缠。不期而至的客人、麻烦不断的孩子、物质的匮乏、推不掉的应酬、莫名其妙的恐惧……心被纷纷扰扰所累,怎会快乐呢?
人们祈求他人的帮助,是个人意志上的一种弊病。同样,他们的无助的信念是智能上的一种弊病。
“正是由于缺乏见识,所以很多人迷恋旅游,把诸如意大利,英国,埃及等旅游胜地看作圣地……旅游是傻瓜的天堂,在旅游中,一个人可以忘记忧伤,忘记烦恼,可以远离世俗的尘嚣。但当最终回到现实世界时,会发现旁边还是严峻的事实,无法逃避的事实依旧毫不退让。”
“自我还是那个忧伤的自我,实际上并没有沉醉。即使假装沉醉在晨钟暮鼓中,但无论走到哪里,自身沉重的心理包袱还一直压在心头。对旅游的痴迷,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影响整个智力活动的。一种更深的不健全的征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旅游是傻瓜的天堂。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旅游回来后反而会更心累、忧伤,但上升到傻瓜,有点让我吃惊。作者可能想强调的是自我心理认知的重要,若心轻快,在哪里都轻快;若心沉重,在哪里都沉重,一时的逃避改变不了本质。
“因为除了你自己,什么也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安宁。除了自己的胜利,什么也不能给你带来永恒的宁静。”
这是我书评中摘抄原句最多的一次了,实在是警句太多,又无主线,像散落天空的星星,每一颗我都想和大家分享,讨论,所以才有了这篇啰嗦的文章。愿见谅,细看定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