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条】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存疑空阙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借给别人骑。现在没有这样的了。
(1)本节是孔子对人心不古的感慨,强调无论是治学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要持一种诚实、认真的态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7ce0bd0f88fd7845.jpg)
【第二十七条】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
(1)巧言乱德——过度的神话——就是把一个树立起来的典型、楷模过度的解释和神话。
比如:鲁迅先生评《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还不如:《西游记》直接就写成妖怪呢。
(2)口舌之快——就是小不忍(控制着点,要注重细节)
郭子仪——很注重细节——七子八婿都是封侯拜相的。
故事举例:
说一天一个年轻的官员拜访他,郭子仪马上让自己身边的小妾们赶紧躲起来,大家都很奇怪,郭子仪就说:这个人是小人,长的又特别难看,脸上有一个大痦子,他一出现在现场,像你们几个没城府的一定会笑,只要你一笑,被他看到怀恨在心,咱们家以后就永无宁日了
——后来,这个人掌了大权以后,郭家人幸免于难,其他很多人遭了殃,这就叫小不忍,容易乱大谋。
(3)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说:
这样的事你都忍心去做,你还有什么样的事不能够去做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是说:
如果你在这些小的欲望小的诱惑方面不去注意和管控的话,将来很有可能影响你大的谋略。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a8a527f97857920b.jpg)
【第二十八条】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1)一个人要:有好有恶才是常态。
《乌合之众》——羊群效应——不要随大流,要有自己的批评性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