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管理学、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学、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作者: 一颗心的礼物 | 来源:发表于2024-02-26 09:56 被阅读0次

    本人2010年到上海后一直从事工业销售工作,为了提升自己,目前在读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其间接触到一些管理学、博弈论、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2020年1月23日与师长挚友聚会交流后,略有所悟,现整理成文,赠与恩师亲友。

    首先,本人毕业后从未从事过教育工作,本文所涉及内容只是些许方法论,可能无法十分紧密地与现实中的一线教育相完美结合,还望海涵。其次,由于能力有限,很多学术理论无法进行精确地叙述,而是使用相应的例子进行佐证替代,如有不当之处,希望能够理解。最后,本文会大量使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答和对话形式进行描述,以期达到说明事理得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和选择

    因为已经阔别高考近15年,所以已经不知道现行高考制度时候还和之前一样,在高二时进行文理分科,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选文还是选理是每个同学都要面对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文科和理科的区别。

    就我个人而言,本人的思维方式偏向发散,逻辑思维偏弱,而且本人十分热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选择文科就是自然是理所应当。但是要是问我除了课程设置和思维要求以外,还有什么大的区别的话,我想应该就在于他们的功用上,而非本质立场上,二者并不对立。我想引用民盟创始人罗隆基先生的一句话来阐述:“国文者,保国者也。科学者,强国者也。有国文无科学,国存而国弱。有科学无国文,国强而国亡。重国文不重科学,中国终于今日之中国。重科学不重国文,中国非为中国之中国。”所以,文科还是理科,并非非黑即白,更无所谓孰高孰低。你是愿意固本培元,为往圣继绝学,还是愿意百尺竿头,为万世开太平,都可以是无愧于心的选择,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根深蒂固与枝繁叶茂并不冲突。

    2、回馈问题,将未来的已知变为现行的已知

    记得西方学者说过:“提升自己,就是一个不断反人性的过程”“等价交换才是世界上亘古不变的真理”。

    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之天性,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将这些劣性去除掉,使个人不断进步。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不会先天就喜欢夙兴夜寐顶风冒雪地去学校上课,喜欢一堂课一动不动地听着似懂非懂的知识,因为这个过程太痛苦了,而且结果还遥不可期。相反,我们更喜欢待在舒适的环境里,刷着手机,玩着游戏,原因显而易见,这符合我们生理上的认知,而且反馈也是及时的。听一首歌,也就三五分钟就能让人感到快乐,玩一局游戏,不管输赢,总归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刺激人的肾上腺。但前者能让你进步,而后者只会让你堕落。

    我们学习一样知识或者一项技能,都希望能够立竿见影取得成效,哪有那么多立竿见影啊?上一堂英语课就可以和老外无障碍的交流,练三个月钢琴就可以举办个人演奏会无异于痴人说梦,任何知识的积累都是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道理谁都懂,但是坚持的过程实在难熬。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对于学习教育也一样,靠着高考前的突击和临时抱佛脚来提高成绩,我只能安慰是聊胜于无吧。

    通过前文,我们可以分析出,一项活动不能坚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看不到结果得不到回馈,那么我们能否通过提前给出反馈来帮助我们去坚持我们的坚持呢?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把未来的已知变为现行的已知,然后等价交换,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一位语文老师要求他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诗,每周写一套试卷,每周写随笔周记,言之凿凿地说如果你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两年之后的高考如果没有好的成绩来找我!我们来换一种方式,她可以说,我现在就把某211、985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提前发给你,我会签字,但是你必须做到每周背诵两首诗词等。。。换一种方式,提前给出结果,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3、证有不证无,人们只会证明他想证明的东西

    逻辑学原理第一条,即为证有不证无,我们想证明世界上存在恐龙,只要我们能找出一具恐龙化石就够了,但是我们怎么证明世界上没有恐龙呢?难道每个角落人类都翻遍了吗?那么月球呢?太阳呢?因而,我们只能证明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假象和推论,无法用具体证据证明。

    博弈论中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理,人们只会证明他们想证明的东西,当对某一问题一旦自己有了答案之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找各种证据来证明,而忽略问题的本身。比如一个很简单是填空题:2、4、6、__  。空格中应该填什么?大部分人都会填8,为什么?他会给你很多理论——等差数列,递增原理,都是偶数,等等等等。为什么不能是其他呢,其实任何数字甚至是汉字或者字母,只要你想证明都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这就是所谓的证实偏见。

    而其实对于教学来讲,目的并非是将这一理论否定和推翻,当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要以更高的格局和更多的角度看问题,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但更多的是利用这一理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现假设师生对话如下:

    师: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生:我喜欢打篮球,将来我可以从事体育行业,像姚明一样照样扬名立万。

    师:全中国就一个姚明,高考又不考打篮球,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将来怎么养活自己

    生:比尔盖茨都没上完大学,成龙李嘉诚连高中都没上过,他们不照样生活

    。。。

    无意冒犯谁,说实话,我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出现类似的对话。对话一开始提问方已经确认了“你没有好好学习”的“事实”,而回答者也就自然要想尽办法来找出“我不好好学习”的原因,最后对话的结果往往也是师长没办法说服孩子。

    让我们换个沟通方式:

    师:你有没有想过要好好学习呢?哪怕就一次甚至一秒钟也行

    生:确实也想过

    师:那为什么会想过上进呢

    生:因为我想考好大学/因为我父母不容易/因为我想改变老师同学对我的看法。。。

    师:不上大学也可以啊,XXX也没上大学/你爸妈将来可以送敬老院/老师同学的看法怎么会影响到你。。。(由于没做过教育工作,此对话可能不太得当,还请老师自行思量)

    生:。。。

    这个对话其实还是在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劝服,只是对话的前提假设改变了,学生自己说出了他想证明的事实,那么他就会努力去找各种理由去证明的他所说的已经存在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达到教育的目的。

    4、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费曼学习法

    我上高中的时候,我最敬佩的老师说:如果你想给别人一杯水,至少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其实就是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问题了。遗憾的是,当下的教育,过多地关注与输入,一再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和授课能力,他们有了一桶甚至一缸的水量;反而完全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试着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输出,要验证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是不是可以看他能否可以把这个知识点清晰地讲解给其他不懂的人,并且解答出相关提问呢?!受制于各种限制,仅凭考试这一种的检验手段完全无法客观完整地衡量学习程度。那么,我们可以建议学生们通过对父母亲戚等不太熟悉现行知识体系的人的教学来自测,也可以让学生们自行走上讲台,对着全班同学进行讲课,这样才可以真实检验学生的融会贯通的水平,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实这就是 “费曼学习法”(为了避免词不达意,具体概念和实施过程还请自行搜索,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优化,毕竟此方法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中学的教育现状)的核心的精神。

    5、合理地制定目标——SMART原则

    我相信,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教学或者学习的时候都会设定目标,类似于企业中的KPI。那么我们现在来聊聊目标的设定。

    师生们的目标绝不能是简简单单地说“我要好好教学”或者“我要好好学习”这样空泛的话,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统筹安排。我相信所有人在制定目标时都会尽量地让目标设置的更加合理。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呢?这里我们引入一个西方管理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SMART

    S——Specific(明确的)

    所谓明确就是要能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并且十分容易被理解。比如:我的目标是班级前十名,年级前五名等等。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有点类似明确性,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并且方便自我找出差距也方便别人进行监督。

    A——Attainable(可行的)

    可行性是指目标是客观可以达到的,而不是拍脑门凭空吹出来的,比如:我要在一天之内背会1000个单词,这个目标本身就不可能实现。同时,可行性目标在向下兼容的同时最好要带有一定挑战性,而不是故步自封,比如:我现在是班里的前十名,所以我的目标就应该是前五,而不能是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好。

    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大目标小目标或多个目标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比如:我的首要目标是此次考试进年级前五;同时要求数学达到140分,语文达到130分,英语达到140分;然后,还要帮妈妈做一天家务。。。很显然,进入年级前五名与各科成绩的达标是有相关性的,而做家务与自己之前设定的目标完全没有关系,所以这里就没必要列出。

    T——Time-bound(时限性)

    目标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简单来说就是你的目标要有起点、终点或有固定的时间段。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人的惰性而无限拖延,从而无法完成。

    以上就是SMART概念的分条解读,而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应该全部符合SMART的全部条件,缺一不可。同时,相对具体细致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远比模糊发散的目标更容易实施。比如:我今天计划从四点到五点这一个小时时间里要记住30个英文单词并请父母听写提问,要比我今天背单词的目标来得实际,也更容易落实。

    同时,除了SMART 原则外,个人还认为适当地加入奖励机制也许会有利于目标的完成。比如,学习超过三小时之后可以看听一小时音乐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把目标和理想区分清楚,理想可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而目标更多的是关注于当下。我要考上清华大学是理想,而每年每学期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所要达成的目标都是为了我的理想而制定的具体实施步骤。

    以上,就是本人通过所学知识,对教育活动提出的些许想法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同时,十分感谢新乡一中尤其是李法宽老师对本人的悉心栽培,希望有机会能和师长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谢谢

    陈硕

    新乡市一中05级19班 

    2020-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管理学、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jz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