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总主编张仁贤,主编朱向阳。
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能让教师以积极、开放、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堂教学,采取更加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
专体一 积极心理学概述
专题导读
人类为何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关于这个哲学问题,人们曾展开广泛而深刻的探讨。不过,无论人们的讨论多么深刻,最终意识到,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幸福。而人对幸福的感悟就是保有积极心理,心存积极力量,手握美德。如此,才能走上通往幸福之路。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起源
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所谓积极心理学,是与消极心理学相对应的。消极心理学过分强调自己的矫正功能,习惯于从问题入手开展工作。积极心理学习惯于从人类的美德和积极的力量入手,引导人们借助于这些力量,自觉克服问题,发挥自身的潜能。
2.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最终的研究证明,人类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对问题的修补和疾病的治疗这一基础上,而是要发现并发掘人类内部拥有的积极力量的积累。
1997年,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开始积极宣传积极心理学的主张。
二、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1998年1月的艾库玛尔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组成部分,即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
随着研究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柱”展开,这就是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积极的组织系统为三个支柱,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并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1. 积极的情绪体验
(1)积极情绪的内容
积极情绪能够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这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部分。
(2)积极情绪的作用
第一,积极情绪可以提升人的主观幸福感。
第二,积极情绪对心理认知有扩建作用。
第三,积极情绪,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
第四,积极情绪有利于提升创新力。
第五,积极情绪有利于塑造人的健康人格。
2. 积极的人格
(1)积极人格内容

(2)积极的人格与积极情绪的关系。
(3)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4)积极的人格特质的重要内容。
第一,以我决定论。
第二,乐观论。
3. 积极的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者认为,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
三、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2. 积极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