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书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岁月的洗涤。老子《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字字珠玑,点亮无数人的人生。有幸在如此年轻的岁月与她相遇,是吾之大幸。每每拜读,心中的诸多疑惑,总能豁然开朗,不免心中欣喜若狂。
一、不标榜、尊重个性
曾经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总爱表扬她——小乖乖。小乖乖成绩优异,上课十分认真,特别是坐姿,每节课都能坐得笔直笔直的,从未见她趴着上课。她的乖巧实在太让老师喜爱了。于是,我开始标榜她,经常在班上大力称赞小乖乖,让其他孩子向她学习。但效果并不如意,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还是一如往日。直到我读到《道德经》第三章时,我才明白其中之奥秘。“不尚贤,使民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是独立的个体,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开花的时间不同,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引导其纠正不良习惯。一味的标榜,也许会让学生之间产生争斗的现象,严重则会影响到班风、班貌。
二、重言行,感化他人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是使那些使用各种技巧为了获取虚名,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不敢这样做,不去这样做,这样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其实这里老子并不是告诉我们,领导者用权力和威力让人们不去做事。而是领导者先把自己的欲望放下,再去影响百姓,让百姓做到。使老百姓不敢逆着领导者的意愿去做事,这都是以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和领导者本身先做到减少欲望为基础的。其实也可以引申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互动感应关系,平日我们要求学生怎么做,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先做好榜样。例如:我们要学生向老师问好,向身边的人问好,做个有礼的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先力行,主动向学生问好,身体力行去感染学生。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有些孩子之所以情绪暴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很大原因都是受家长的影响。孩子只要稍微犯点错,家长就打骂孩子,长期错误的教育压制下,孩子的性格自然会出现问题。
老子《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值得我们反复拜读。她能让你的心更加明朗,让你的格局变大,能帮你解决生活、工作的疑惑。这是一朵智慧之花,值得你采其中之精华,启迪人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