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孔德之容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容貌,形态,是随着“道”的变化而变化。道如果作为一个实体,它好像是恍恍惚惚的。虽然惚惚恍恍,但其中也有具体的形象。虽然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实物。它微不可见,深不可测,但其中一定有它的精髓存在。这精髓是真实存在的,也是真实可信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道的名字一直没有被废除,是因为依据它才能观察认识万物的起始。我为什么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就是从“道”认识的。
第22章 圣人抱一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承受委曲才能有机会保全自身,(弯曲才能有机会伸直)屈就才能有机会得到伸张,处于低洼地带才能获得充盈的收获,不忘记旧的,才能不断更新,少取才会有收获,贪多只会导致惑乱。因此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治理天下的模式。不自我表现,张扬,反而能保持清明;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反而能获得表扬;不自吹自擂,反而能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反而能长久。正因为善于谦让不与世人相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谁能与之争高低。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第23章 希言自然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为政者少发号施令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因为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是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发出的指令呢?所以能够按照道的规律办事的人的,就相当于得道;按照德的标准办事的,就等同于修德;即失道又失德的,就相当于失败者。那些追随道的人,自然会得到修道的好处;按德行事的人,也会得到修德的好处;既不按道又不按照德行事的人,最后自然会得到失败者的结果。统治者如果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相信他。
第24章 物或恶之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用脚尖站立,是不能久立的。跨大步前进,是走不了太远的。固执己见的,很难明辨是非,自以为是的,反而很难得到彰显。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大的功勋。自高自大的,反而不可能长久得到尊重。以上这些行为从道的观点来看,就是剩余的饭,身上多余的肉。这些东西谁都厌恶它, 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第25章 道法自然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种浑然而成的东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寂寂无声而又广阔无形,它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么名字才好,只好叫它为“道”,我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回归本原。所以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天地间有这四大,而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这四大之中,人是效法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而道则纯任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