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师打磨五育融合课题组的研究课。他听从了我的建议,选择五年级的第七单元,以大单元视角进行设计,现场展示课为第二篇精读课文《牧场之国》,今天是第二次听课。
当我在听课的时候,到底在听什么呢?
当我在听课的时候,我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大脑听。大脑高速运转,每一个环节,我都在思考:学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完后的结果是什么?老师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整节课里,每个板块指向的是什么目标?板块与板块之间是什么关系?从单元整体角度看,学习情境跟学生真实需求有关联吗?单元学习大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是怎么整合的?有实践活动吗?子任务分解合理吗?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教师为中心?整个课堂又是怎么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整个单元如何体现学习任务群?
一边听,一边想,黑笔写下自己看到的,红笔写下自己的思考。今天的课听下来,我就对整个单元进行一次重构。“本单元的课文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展示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多彩的美丽画卷。”看到这句话时,脑子里灵光一闪,从昨天听完第一次试教就一直思考的问题突然被打开了:这个单元整体设计到底如何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大任务?我快速地画出了单元学习地图:以“美丽世界我代言”为大任务,设置三个子任务:任务一、明信片代言异域风情,指向三篇主体课文,用设计明信片作为表现性任务,品读美丽的威尼斯、荷兰和金字塔的独特魅力。任务二、解说代言家乡特色,指向口语交际,学习做小小解说员,解说家乡有特色的地方。任务三、文章代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指向单元习作,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学习情境具有生活性、关联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符合单元学习情境的四大特性。
整个单元分为单元预习课、单元推进课、单元整理课和单元拓展课,均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单元预习课,完成基础任务群,对整个单元的生字新词进行梳理和探究,分享易错点,并熟读全部课文。单元推进课围绕着大问题“如何利用课文制作出充满异域风情的明信片?“拆解成三个子问题:课文里描写出了那些画面?给你什么感受?(这一部分指向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出文章相关画面并说出初步感受。)你选择哪一个画面作为明信片内容?(这一部分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给出做明信片的支架:在文章圈出你的明信片里出现的景物,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即画面特点)批注在旁边,再给明信片画面配上文字,并尝试给画面取一个题目。第一篇课文尝试设计明信片,通过品读课文,建构设计明信片的策略性知识;第二篇课文小组合作设计明信片,运用设计明信片的策略性知识,第三篇课文创新设计明信片,将设计明信片的策略迁移创新。
在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品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巧妙,建构单元大概念: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可以让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以”我有补充、我有欣赏、我有建议、我有疑惑”的语言支架给出倾听者倾听任务。分享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关注台上学生分享了了什么,更要关注下面同学回应了什么(这里的回应,可以是专注倾听,边听边做笔记,眼神交流,语言互动等具身行动)老师要做一个编织者,编织课堂,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甚者把分享引向与生活、与生命的对话。
这样的听课,就是跟课堂对话、跟学生对话、跟上课老师对话、跟共同听课的老师对话,跟自己对话的过程。而这样的对话,就是一种浪漫的研究形态。对比精确的教育科研课题,这样的浪漫研究状态,更贴近教师的真实课堂,学生的真实学习,推动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