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地域的差异,最初是因为看黄帝内经。里面有讲到居住在不同方位的人们,他们的肤色不同,吃的主食不同,容易生的病不同,经常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不同。之后就开始注意到不同地方的气候差异,及饮食偏好差异。
一个地方偏爱某些食物,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个地方的气候影响着人们的选择。
像北方人喜欢吃面食,是因为面食在属性上偏湿,可以调节北方干燥气候对人们的影响。南方就不会经常选择吃面食,气候已经非常湿润了,再吃面食就会导致湿气过重了。四川等地喜食辣椒、花椒,很大的原因是它们可以去湿。
经常待在一个地方可能不会感觉到地域与饮食直接的关系。最为显著的是做飞机,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气候差异大的地方,可以明显感觉自己对食物的选择会有些变化。非常喜欢吃辣的人,在一个既热又干燥的地方就变得没那么喜欢吃辣,北方人长期待南方也会喜欢上南方的米饭。尤其对于体质稍弱,身体对气候变化适应没那么强,更需要饮食去辅助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去一个地方,吃当地人经常吃的食物,是比较有利于身体的一种做法。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据说有些人去一个地方会出现水土不服,这个时候洒些故乡的土在水里,喝了就好了。这种情况应该是身体适应了经常待的地方的饮食,突然吃新的饮食,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需要吃些故乡的水或食物作为缓和,然后一点点改变饮食习惯。
离开故土,前往一个新的地方,不仅需要找新的住处、新的事业、结识新的人,还需要注意新地方的气候。根据所前往地方的气候,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这样身体才会更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不为当地气候所伤。
虽然自己家离现在待的桂林挺近,气候也相差不太大,却依然很不适应这边的阴雨潮湿。以前还未感觉太明显,最近去了次三亚,两边气候对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三亚那边虽然很热,让人总流汗,给人的感觉却是心情开阔明朗了,早上起来吹着晨风,心情就会特别好。而桂林这边,一回到桂林就能感觉到一种压抑,不够开阔的视线与阴雨的天气都会让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就像今天,就觉得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让自己开心,很想去吃点辣的零食或卤粉。后来吃了些辣味卤豆腐之后,心情瞬间就好了起来。
这边的桂林米粉确实是一种非常适合这边气候的食物,尤其是卤粉。每过几天,都会有种想去吃碗卤粉的冲动,尽管对这种口味已经非常熟悉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卤粉中粉就是普通米制作的,关键应该在于卤水,卤水一般是由很多味药材熬粥的。猜测,在这些药材中肯定有去湿与调节脾胃的药材。
中医上有湿困脾胃的说法,潮湿的春季,脾胃状况会出现些问题,脾胃不好又会导致卧不安,容易失眠。目前自己的状况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很不适应这样的潮湿。如何去调整,从饮食入手吧,不同气候适合不同的饮食,否则会影响健康。地域与饮食的问题值得好好去研究下,从目前所待的桂林开始,这将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