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怎么考北大?

作者: 陈振云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13:45 被阅读0次

    自高考之日起,由此上溯到小学一年级以来的十几载寒窗苦读,其最高目标往往是考取北大清华。

    那么,一百年前的学子们,是如何考北大的呢?

    北大

    1

    民国八年,即1919年4月24日,《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当年的北京大学招考简章。

    1919年那一年,北大设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学、英文学、法文学、德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十三门。

    招考简章显示,当年招考二年制预科和四年制本科。本科专业为法文学、德文学。

    读这份一百年前的《北京大学招考简章》,深感当时的考试方式和如今的自主招生神似。

    百年前,北大的“自主招生”都考些什么呢?

    报考预科分二场。

    第一场考三门:语、数、外。

    “语”——国文,考解释文义、作文及句读。看似很简单,但其实真正是在考读写能力。

    “数”——数学,考算术、代数、平面几何。没有看到真题,无法判断难度系数,和现在相比没有立体几何。

    “外”——外国语(英文或法文、德文、俄文),考文法、翻译。

    当时考试语种是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任选,彼时西学东渐之风,从品种繁多的外语类别中就可以管窥一二。

    这第一场语数外通过了,才有资格考第二场。

    第二场考4门:中外历史,中外地理,理化,博物。

    报考本科两个专业法文学和德文学,都需要考6门:国文、德文或法文、数学、论理学(就是现在的逻辑学)、历史、地理。

    我们来看看本科的6门考试科目分别考些什么。

    国文:应试程度须略通中国学术及文章之流变,可参考《文史通义》、《国故论衡》及本校预科所用之课本。

    法文德文:曾读过数种文学书,能列举其内容,评其得失;曾读过一种修词学;能作文无文法上之谬误。

    数学:代数,平面几何,平面三角。

    论理学:须学过一种论理学,如陈文《名学》教科书或张子和《新论理学》之类。

    历史:须习过中国通史及西洋通史,其西洋史亦可用西文本。

    历史:本国人文地理。

    1919年,正是蔡元培校长执掌北大后的第三个年头,已开兼容并蓄之风。这一年,也是酝酿并爆发五四运动的年份,华夏正处百年变局之肇始。中华之觉醒,燕园之新风,都可在这招考简章中一窥端倪。

    千年以降,教育的理想始终是有教无类。然而在现实中,总有一些藩篱阻碍着这个教育理想的落地。比如阶层差异、贫困障碍……

    1919年,北大规定了2个报考北大的考试地点,一是北京景山东街校本部,二是上海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

    对一些家境贫寒、地处偏远的学生来说,赶赴遥远的北京上海考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别说负担本科每年三十元的学费,还有体育会费、试验费等入学后的费用。

    相比之下,如今在家乡的学校就可以参加统考报考北大,对寒门学子而言倒是更接近于有教无类的理想。

    但是百年前北大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中折射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学有很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考试内容看,百年以前,更注重考察考生对学科的宏观把握能力。

    “通学术文章之流变”,如无对学科的整体体悟和把握,庶几难为。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有些时候更偏重于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而容易忽视对学科框架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正所谓“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能够从整体上考察学生对学科要义的掌握程度,才是考试的精髓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百年前怎么考北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ri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