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无事,坐在土豆培训班的窗外看书,“微信读书”正好推荐了一本《目光》,我一看作者是陶勇与李润,陶勇,我有点印象,春节期间,他受伤的消息也让我唏嘘了好久。我只是没想到,他会出书。怀着想看看英雄是怎样生活的心情,我耐心地读了起来。
陶医生因为受伤的是右手,所以这本书应该是由他的多年好友李润来执笔的。
全书共分为19个章节,我重点看了前五章.这五章主要是回顾了整个突发事件后,陶医生的心路历程,其实后边几章写得更好一些,跳脱了个人局限,以期“天下无疾”。
1.“人总是这样,在身体好的时候,我们完全忽略这些肢体和器官的存在,当它出现问题,才一下子意识到身体的重要”,陶医生突然遇袭,遭遇人生的至暗时刻。
在重伤未愈的时刻,陶医生一方面忍受着病痛,一方面忍受着心灵的撞击,歹徒是自己一心医治的病患,是被很多医院放弃治疗了的患者。一般的人遭遇这样的突变,可能会对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道德与信仰产生怀疑,至少也会消沉许久,但是陶医生他没有,他清醒后的第一时间是表达了对奋不顾身营救自己的同仁,为自己的挡刀的病患以及为自己紧急包扎的护士都表达了感激之情。
2.善恶相对。有人问,如果时间重来,陶医生还会不会为这位歹徒病患诊治,他说他绝不会,医生也是人。这一点,我也是相当佩服陶医生,他至少时刻可以正式自己的内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是武艺高超者,而陶医生只是个平凡的医生。
我很开心陶医生在恢复过程中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虽然没办法再拿起挚爱的手术到刀,但是他依然可以坐诊,可以做公益,还在编纂自己近十年临床经验的《眼内液检测的临床应用》,永远不自怨自艾,永远有自己的事情做,这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3.一个医生的生死观与热爱。陶医生是真得热爱自己的职业呀,为此忍受枯燥而漫长的求学生涯,且沉醉其中,这样的人很少,也纯粹。
陶医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死,他坚信自己可以始终耕耘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他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他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都不遗余力地用于工作,热爱,自有万钧之力。
每周一,我都不愿意去上班,深究原因也不外乎是我没有找到自己的工作价值,成就感缺失。所以,我一直很羡慕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享受其中,就可以抵御一切阻碍。
他说“人如果能找到一份自己热爱的爱好,并能独自享受,真是难得的幸福”。有理。
4.我的印象中的医生都是不拘言笑,一丝不苟之人。而《目光》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不一样的陶医生,年近四十的他身上有着很罕见的“侠气”,他自己总结为始终有好奇心,保持简单款了,遵循内心就可以了。
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遵循自己内心去做事容易在一些小事上找到快乐,不会长时间陷入一种忧郁的情绪中。这也许是陶医生始终能淡定应对这次劫难的法宝吧。
我很少看人物传记,确切的说,《目光》一书的文笔一般,但是故事却是很震撼人心,因为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我敬仰陶医生的大爱行医,也佩服他的“天下无疾,医护卸甲”的宏愿,最喜欢他把热爱渗透进生命中每一秒的热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