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用之书的观点研讨,其实有些老生长谈了。记得很多年前就有公开的讨论。包括有次在和同学的聚会上,这个话题都关联到了通识教育上。我们究竟要不要那么强烈的阅读目标感呢?回答这个问题,若要深究,大概率会关联到价值观上。关于价值观,也是一个有趣的主题,回头另文再表。若拿读书来分人,估计可以分成三类——不爱读书的人、看有用之书的人、看无用之书的人。不爱读书的行为不提倡,且不说“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单就本文也是会被娃看到的份上,也必须斩钉截铁的如此表态。更何况,不论有用之书还是无用之书,其实阅读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有趣还有益,值得提倡。
我是个看无用之书的人,十年前想到这点,还是颇有些惭愧的。也正大概十年前,有次和好友喝茶,谈及自己有遇到一位很是饱读诗书的同学,平均每周看完2-3本书,关键还都是专业相关书籍,佩服得不行,也惭愧得不行,好友的说话有如醍醐灌顶,至今记得——“哎,如果把网络小说算上,我们也算是学富五车的!”,“嗯,有道理呀!”打这之后,就在读无用之书的路上一往无前的放飞自我了。
我从小读书就杂,还没上小学,就开始半猜半蒙的读爷爷的《古今奇谈》、小学二年级看完生平第一本武侠小说——《萍踪侠影》、从那之后到初中,一口气把所有可以找到的小说撸了个遍,高中开始转性——只看漫画和散文,也干过为了租新番连续一个月啃烧饼的事儿,再往后看书就开始没有定性,本专业书看,非本专业的书也看…网络文学盛行起来的时候,更是没放过当时的热更,到现在看书更随意,突然兴趣来了,就看起来,也懒得分类分科了。
不过从小至此,阅读的兴趣也还算有迹可循,儿童喜读故事,透过别人看世界;少年喜读散文,陪伴少年强行赋诗的月光;青年开始专业书和网文齐飞,一半是努力勤奋,一半是逃避现实;临到现在,喜欢和过往伟大的思想头脑同行,反思半生已过的岁月,望可再多点通透启迪。
不,过我始终乐于用我那个好友的观点自我标榜——“学富五车”,“可不是么”,嘿嘿。
看书,不为即刻实用,本身是很有趣的,各样的观点、形态各异的行文描述,纷至沓来,呈现着源自不同创意脑袋的丰富多彩。
有江湖豪情,有吊诡多端,有执着坚韧,有奔放坦诚,有不修边幅,有正气凛然,有灵巧宜人…每个形容词背后都可以让人脑海一下子涌出好多生动形象。
也会有很多实践,很多故事,很多深刻细致的讲解,很多有趣的哲思实验,包括很多看得不甚明了的文字,很多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读不懂的中文…一切都成为我对世界的感知。
也许还会有一些时刻,突然就好像在大脑的不同突触间搭起了一些联结,然后不期然的,魏晋南北朝和平行宇宙相遇,仗剑天涯和摩尔定律有了联结,青花瓷可以扯上概率论,薛定谔冲楚留香挥了一下手,问说“吾猫可安好?”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更有意义的收获,你会发现曾经阅读过的内容,呼应上了当下的情景,并且可为借鉴;又或者在曾经的众贤智慧指引下,有些困扰于心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也可以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依靠前人的实践分享,摸索出了一条明路。
我更发现,启发来源于所读之书的四面八方,所以这感觉更像是一种缘分的相遇,美丽又感恩。带着一点点小惊喜,带着一点点小有趣,丰富了这日子。
所以,该怎么去说无用之书呢?实用主义当然有它的意义,但随性读书也自有它的乐趣,人和人相遇相知需要缘分,人和书相遇也一样需要缘分。如果时间不是那么急,也许,可以试试缘分会有多奇妙。
(唔…换到自家娃的话,请写完你的作业,再来提看无用之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