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闷的中国人》读完了,这本书比起《中国人的日常》,多了些理论性的东西,少了些故事性的内容,自然也就少了许多阅读的乐趣。
现在看书,对于那些定义的问题,兴趣不大。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同样的事物不一定要有同样的看法,所以作者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没必要将一些概念强加上来。
不过也有可能是看书太少,对于这类作品的鉴赏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领会其中的精髓了,希望下本书《恰同学少年》可以给我一点惊喜!
梁晓声的作品,在人文方面的描写有点多,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也有点大。以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产生联想作出思考,偶尔还会迫于精神的压力,冒出抽支烟点寂寞的念头。
不过考虑到吸烟有害健康的问题,尽管书柜上有一包还未开封的双喜,还是将之赶出了有些激荡混乱的脑海。香烟广告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传说中的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估计也就这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