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特别喜欢跑步。朋友圈时不时晒出跑步的路线图,无论季节和时间,已经坚持多年。而如今的她,在拥有了宝宝以后,仍然身材修长、肌肉紧致,精神状态特别好,就好像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再说我自己。只要是上班时间就会坚持五点起床。早晨的时光主要用来学习英语、写文章、听课。并且,一直坚持列计划完成事情,英语已经坚持学习了半年,坚持听完了无数节心理课、教育课和思维课,每个月都会参加的沙龙、讲座、学习工作坊或者各种班。即使这样仍然会时不时地陷入迷茫。
自律的目标
相信我们都是可以做到自律的人。那两者之间的自律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前者来说,她所坚持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有明确目标的。而我更多的只是为了坚持一个习惯、一个状态。这样一来就会,就是前者少了很多的驱动力。
坚持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跟自己较劲,不顾自己情绪层面的感受,死磕着,把日子越过越拧吧!这样下去。并不会收到自己明显、长期效果。反而,会让自己的“受害者情绪”加重,在没有坚持的时候让自己陷入情绪和矛盾之中。
而是认清楚自己的方向,以终为始,真正的为了目标去努力,才是自律的真正要义。
就像今天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阐述“没有目标的自律多么可怕”,相信一定是索然无味的。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是解决策略:如何认清自己的方向呢?《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习惯二提到以终为始:个人使命宣言是很好的指引。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自己在葬礼上,听到别人对你的追思时,希望他们会说些什么,给予你怎样的评价?具体操作的话,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选择一个不被打扰的完整时光,先从自己所处领域开始,比如家庭;然后角色,比如妻子、母亲;再列出对应的具体使命。这个人使命宣言并非绝对固定的,可以随着认知的积累,是可以有所调整的。
在做出总的人生使命宣言之后,就可以根据现阶段的安排,制定好一个短期计划。这个计划一定是是可以明确执行可量化的。比如说。把“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转化为“每天六个小课时”,把“坚持读书”换成“坚持每周读一本书”。
自律的质量
除了目标,还有一点特别重要:自律的质量。就拿更文来说,因为给自己默默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写1000字。所以就深深地沉浸在跟这1000字死磕的状态里。有时候明明无话可说,却不得不东拼西凑,言不由衷。写出来的文章无病呻吟、质量低下,自己都不忍再读一遍。较之提高文字输出水平的目标,日日在原地踏步。
为了坚持而坚持,为了自律而自律。更多是做给自己、做给他人看的一场秀。打卡了、学习了,万事便大吉了,并没有对照目标,看自己有多少提升和进步。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低级坚持,生生把自律变成了低效“假勤奋。”
在开始一个时间段的坚持之前,除了明确要达到怎样的数量,还需要为自己明确规定需要怎样的质量。比如说学习英语这个习惯,除了规定每天学习六个小课时,还要规定:六个小课时包括,两个新课,加两个未达到四星的复习课,再加两个game。保证有足够的学习质量逐步达到流利口语的目标。再比如说每周一本书,可以备注:精读,对于较为精彩的思想火花要做出标注和记录,在有感触的地方,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比如今天的更文,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能只提出问题,只是激起大家的共鸣。而一定要提出具体可执行的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自律。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而且每个人的脑中还有镜像神经元。这些都会促进你被自律的人所激励,心中燃起火花或者采取行动,从而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自律这条光明大道。
希望文本能让你在自律的路途中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轻松。
自律路上,愿你我为伴,到达各自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