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被外界“贴标签”的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父母更习惯于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比如“笨”,“马虎”,“磨蹭”等等。众所周知,“负面”标签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是很大的。
如何才能减少父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行为呢?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一个孩子无论现在被父母如何负面地评价,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总会有一些闪光点。比如,爸爸妈妈们如果认为孩子目前做事情有些磨蹭,不妨回想一下孩子过去有没有做事不磨蹭的时候,然后把这个不磨蹭的故事讲给孩子听。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经常找这样的例外,然后通过夸奖的方式来放大孩子这种例外。
2. 以身作则,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不妨与你的孩子一起去尝试体验新鲜的事物。通过不停的实践和尝试,让孩子发现自己更多的闪光点。有些父母习惯说自己孩子“胆小”,但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很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胆小”,也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不胆小”。爸爸妈妈们可以陪孩子做一些冒险的游戏,比如坐过山车。有些妈妈内心其实是有些抵触坐过山车的,但是在孩子面前,不妨这样跟孩子说,“宝贝,这是妈妈第一次坐过山车,说实话妈妈是有一点怕的,但是妈妈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人,我们家小宝贝也是一个勇于尝试的孩子,对不对?” 通过亲身示范,妈妈可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尝试。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这里说的无意,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加相信第三方给出的说法。所以,让孩子无意中听到,就是主动引入第三方。通过爸爸妈妈和第三方的描述,让孩子更加确信爸爸妈妈对自己说的是真的,而不是敷衍自己。这有点像,一位丈夫如果直接对妻子讲“你很能干”,妻子通常挺高兴。但如果丈夫当着妻子的面,对自己的哥们儿讲“我的妻子特别能干”的时候,妻子的心里会像蜜一样甜。
有一天傍晚回家,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整理的井井有条。当全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你不妨这样跟自己的其他家庭成员说“你知道吗?咱们家小宝贝今天自己主动把玩具收拾好了。每个玩具他都摆的整整齐齐的,并且有模有样。咱家小宝贝真是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我真为他骄傲。” 孩子听到你无意中的夸赞,内心的认同感会非常强烈,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就会不断强化自我整理这个动作,来更好的实现自我认同。
让孩子活出自我
什么叫做活出自我?当一个人身上的“负面”标签全部被撕下后,剩下的自然就都是“正面”标签。一个具有正面标签的孩子,就可以积极乐观阳光自信,就会活出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