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导师制度——教会你生存之道
>> 需要不断反思发生了什么,决定该如何前进,在千头万绪中理清关注的焦点
>> 信任是一段良好的导师关系建立的基础,其次公开诚恳的沟通、敞开心扉的对话、良好的情感交流都是构成导师关系的基础要素
>> 如果你真的渴望成长,关键在于选择一位与你的日常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人。这样他在看问题的时候能避免受到情绪的干扰,正所谓“旁观者清”,从而确保了观点的客观正确。
>> 聆听自己的心声如果你的生命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信赖、可以坦诚交流、可以进行建设性对话,那么首先你需要找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其次,你需要更深入地、以全局性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另一选择是启用你自己作为导师。
>> 建议别人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是多么简单!我相信你一定对此深有体会。你给予好朋友一些好的建议,几个月后,轮到她对你提出一模一样的建议。曾经有太多次我告诫自己:“也许我应该考虑把刚才提供给别人的建议运用在自己身上。”
>> 现在回头想想,以旁观者的角度抽离自己,看看发生了哪些事,我的感觉如何,我需要专注在哪方面,等等。这种能力是长时间的自我反思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你也可以培养出同样的能力。
>> 自我发展确实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过程,并且需要艰苦付出,它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
>> 我把一年的目标落实到每一天。我来当自己的导师,而我的日记也不例外地成为了我最好的指引。日记并不需要顾及样式而写出长篇大论,可惜在若干年前,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许多事情无法一劳永逸。事实上,让我们纠结的事物其实来源于我们自身。因此,我们需要坚持细小而持续的改变。
>> 不久我便感觉到自己的状态不对,于是我开始坚持每天做记录,很快我从记录中发现了不断冒出的萦绕着我的问题——我发现自己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处理事情。我和家人、同事、下属、老板相处的时间都不够
>> 不是每一个人都处于正式的人脉圈子当中,或有人直接给你指派一名导师,所以你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给自己选择导师,我想你的生活中一定不乏这样的指导关系。你可以询问身边可信赖之人的建议,向他们寻求指引,即使之前你从未想到他们能成为导师
>> 1.不必聘请一位专业导师。看看你生命中出现了哪些人,列出三位导师候选人名单。考虑这样一位导师:他没有参与你每天的生活(配偶、搭档、父母、老板),却经历过你正在面对的处境;也许是一位你信任的长辈,他擅长聆听,并与你有自然而然的联结。你不需要非常了解他,离你的生活有点距离才能成就高效指导。列出了三个名字后,按照期望指导的领域来排先后顺序。
>> 2.理清自己的头绪,为什么需要一位导师,你期待导师在哪方面(职业发展、婚姻关系、身心健康等)给你支持。
>> 一旦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不要犹豫开口求助,大多数的人都愿意提供帮助。
>> 3.导师确定之后,你需要与导师一起设立期望值与收获的目标,确定对话的频次。你必须对这段关系以及后续事宜负责,这很重要
>> 我把从导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融入指导别人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指导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回馈他人、发挥潜力、创建人脉关系的绝佳途径
>> 5.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支持与指引,分享经历,提问和倾听。
>> 6.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能一针见血、抓住重点。假设你的学生与上司不和睦,可以通过提问帮助他发现导致关系恶劣的原因。基于事实提出如下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不同意老板的说法?尝试把自己抽离当时的场景,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情况变得不对劲?”适当地抽离部分场景能帮助学生回归理性,明白他当时如何得出“我的老板根本不懂我”的结论。
14 十字路口
>> 我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我必须坦诚面对自己,接受过去的生活方式已行不通这一事实。离开的决定关乎勇气、价值观、我的人生指南针,以及我对自己的全部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