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 刘润
你自己的本事是“1”,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是“0”。
没有前面的那个“1”,即便你后面有很多“0”,对你而言也毫无用处。
海阔自有百川聚,梧高才有凤凰栖。
想遇见更好的人,就先沉淀下来,修炼好自己的真本事。
当你努力又上进,温暖又善良,所有美好,会如约而至。
所有的遇见,都有因果。
作家朗达·拜恩说:“一个人身边的一切,都是由他内心的想法和特质吸引而来。”
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吸引着磁场相同的人,然后顺其自然地聚在一起。
你温柔善良,朋友大都谦逊儒雅;你勤奋努力,身边都是积极向上的人。
世界其实是面镜子,你是什么人,便会遇到什么人。
你讨厌的人,因你而来。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效应”:
我们之所以看到对方不好的一面,是因为我们会把隐藏的内在,投射到别人身上。
那位你抱怨脾气差的领导,可能是在警醒你工作要努力。
那个批评你的上司,可能在暗示你态度有问题。
山本耀司曾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这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
当你不优秀的时候,你看谁都不优秀。
你的贵人,因你而来。
看过一个段子:
当孙悟空还是个猴的时候,它为了守住地盘,和一群小妖打来打去;
当他学了一身本领后,取经路上,各路神仙菩萨,都帮助他。
刘备还是个平民的时候,他只能在街头卖草鞋,和顾客讨价还价。
当他身经百战后,能和天下诸侯把酒言欢,三分天下有其一。
你身处卑微,遇到的大都是同类;等有了价值,才有机会遇到贵人。
企业家曹德旺在《心若菩提》一书中,回忆起了他年轻时候的遭遇。
他之前做倒卖白木耳的生意,找同村的人借了很多钱。
有一次,他从福建到江西卖白木耳时,因为没有证明,所有的货都被扣押,变得负债累累。
为了还钱,他去工地拉板车,可刚到工地没两天,同行的人在点烟时,小火苗不小心烧坏了用麦秆扎的营房,把所有吃的、穿的、用的,全都烧没了。
两百多人围在一起闹事,有人吵着要赔偿,有人想开工挣钱,但又抱怨板车坏了无法修理。
这时候,曹德旺主动请缨,说自己会修板车,能帮助大家复工。
其实,他之前也没修过车,只是懂一些理论知识。
从刚开始摸索的新手,到修车行家,他花了整整28天,这28天里,他没有离开过修车棚一步,吃的喝的,也都是来修车的民工顺手给的。
就在他一心沉浸在修车中时,救急的赔偿物资也发了下来。
营长处理好闹事的群众,发完所有的赔偿金,这才想起了被遗忘在修车棚的曹德旺。
作为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功臣,曹德旺为大家免费修车,提供了生产保障。
营长大为感动,就将剩下的那些多余物资和粮票,全都给了他。
这些物资粮票,折算下来有1000多块钱,要知道,那些吵着要赔偿的队友,最后也不过才拿到几十元。
最要紧的是,营长听说曹德旺之前被扣押的白木耳,又回头联系人,帮忙开了一个证明,让他要回了部分扣押品,还清了债款。
曹德旺也没想到,在他最绝望的时候,遇到了这么一个贵人。
但细细想来,也是必然。
之前的曹德旺和大多数民工一样,只是来务工谋生,连和营长说话的机会都少。
可当他展示出自己会修车的价值后,顺其自然就得到了营长的青睐和帮助。
想起社学家霍斯曼曾经说过:“任何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交换关系。”
所有的看好与帮助,背后其实都是价值的相互吸引。
我们这一生,就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你能激起什么浪花,不是看你遇到了多大的风,而是本身有多宽多深。
无论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只要能把“遇见更好的自己”当动机和目的,自然无所谓自己遇见了一个什么样的人,重要的只在于通过遇上这样的一些人,遇见了怎样的一个自己。
人真正想要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改变让自己快乐的内容,从得到快乐的源头上去改变自己,快乐的河床上流淌的东西变了,人的行为也就变了。
快乐才是人生方向的导航仪。
比如,把从别人的认同中去得到快乐,改变为从自己对自己的认同中去获得快乐,从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中去获得快乐。这样的心智习惯一旦养成,人就彻彻底底被自己改变了。
最懂自己的人,才最懂什么是体贴。去体贴别人内心的小孩,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体贴;去观照别人的成长,这是一种智慧的体贴;能协助别人去做自己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一种很高尚的体贴。
其实,人最终想到得到的,是一个凡事都可以全情投入的自己。没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只是机缘未到。
无法全情投入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内心丰富的人,虽然柔软,却总是特别有耐性,能等很多别人不愿等,或是等不了的事。
痛苦,常常是因为欲望未得到满足而带来的痛苦,而欲望未得到满足,归根结底,其实是自身缺乏成长和更新,因此满足不了人生对于不断刷新的存在感的需求。
人要从不停地学习中去获得力量,无论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这一条都是绝对的真理。
总是能把“新鲜”这种语境,由内向外散发出来,人的灵魂就真的有香味了。
无论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只要能把“遇见更好的自己”当动机和目的,自然无所谓自己遇见了一个什么样的人,重要的只在于通过遇上这样的一些人,遇见了怎样的一个自己。
等到一个人真正接受了一切,生命的完美就开端了。
想要真正抵达自然,就得把这世上的一切都认知为自然、理解为自然、体验为自然;再把一切都接纳为自然;再把自己的一切愿望都皈依为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