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诗经•豳风•鸱鸮》(九)

学习《诗经•豳风•鸱鸮》(九)

作者: 西牛望月 | 来源:发表于2022-12-17 22:52 被阅读0次

    “今女(rǔ,汝)下民,或敢侮予?”

    《说文解字》说:“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说文解字注》(大意):《说文》把“或”训为“邦”,又训“邦”为“国”。大概“或”与“国”在周代是古今字的关系。古文里只有“或”字,于是用“或”字造了“國”字。(或的原意就是国)。

    “以凡人各有其守,皆得谓之或”。人各自守其地,就可能相互疑忌,所以孔子说:“或之者,疑之也。”(或又有怀疑、疑惑的意思。)

    封建的地越来越大,又认为用代表各人所有之守地的“或”字不能概括其意义了,于是在“或”字上加“囗(wéi)”,造了“国(國)”字。

    又在“或”字下加心造了“惑”字,用“惑”来代表古“或”字具有的“疑”之意义。

    这是字孳生而逐渐增多的依据。

    既然由“或”字造出了“国”字,那么,国就训为邦,而“或”就只训为“有”了。汉代人多用“有”来训解“或”:《诗•商颂•玄鸟》“正域彼四方”之“域”,《毛诗传》训为“有”;《大雅•灵台》“王在灵囿”之“囿”,《毛诗传》说“所以域养禽兽也。”

    “域”也就是“或”。(域,“或”字从土,也是是后起的俗字。)

    郑玄注解《周礼•考工记•梓人》“毋或若女不宁侯”之“或”:“有也。”

    《诗•小雅•天保》“无不尔或承”,《郑笺》解释:“或之言有也。”

    东汉人高诱在其《淮南子注》里多次把“或”训为“有”。

    《诗•商颂•玄鸟》里的“方命厥后、奄有九有”的“九有”,《毛诗》写作“九有”,《韩诗》写作“九域”。《纬书》写作“九囿”。

    综上,古文“或”字的意义较多,后来有了众多的孳生字之后,一些意义就被孳生字替代了,逐渐只剩下“有”的意义了。

    “今女(rǔ,汝)下民,或敢侮予?”——到如今汝等治下之民,有敢欺侮我的?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诗经•豳风•鸱鸮》(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ms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