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天。隔窗向楼下眺望,小区树木翠绿,满目清新。
窝在家里看了一天书,有点疲倦,准备和老公一起出去感受这“润物细无声”的绵绵细雨。
我们开车悠闲地逛到了护城河畔,雨雾交织成下的古城,远远望去像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画卷。
沿着护城河畔行驶,不知不觉来到了美丽的南湖畔。
在南湖东南角,一片浩瀚清波碧水之中,矗立着一座宏大雄伟、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应天书院。
把车停在书院停车场,我俩打着伞跨过状元桥,来到书院大门口。老公给我当导游,开始讲述书院历史。
应天书院,与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称为古代四大书院。而应天书院是四大书院之首。
应天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晋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它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的最前身是由商丘人五代后晋时期的宋州虞城通儒杨悫创建的,后由世人逐步发展壮大。
进入书院大门就是崇圣殿,大殿里供奉着孔圣和孔门十哲,正坐于前怀里抱着竹简的便是孔子,旁边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
在崇圣殿的右边是至圣先师纪念堂,里面主要就是应天书院的历史前身和书院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上面记载应天书院始建于后晋时期,真正发展壮大在北宋范仲淹主持书院时期,所以书院也被称为文正书院。学院从南都学舍一直秉承着“天下同文”这一理念。
在殿内,还有很多状元榜以及一些历史资料,最显著的当属范仲淹,千年书院今犹在,不见当年范仲淹。范仲淹成才于应天书院,因缘也在应天府,书院在范仲淹的主持下发展壮大,成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至此以后四大书院之首的地位由此巩固。可以说应天书院成就了范仲淹,也因范仲淹而名声更响。
崇圣大殿的左边便是范文正公纪念堂,主要用来纪念范仲淹,范仲淹最出名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范仲淹雕像由于历史的发展,应天书院的建筑规模远不能及当初,现在的建筑都是后期修复,北宋靖康之难时,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天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的建筑,供人瞻仰。
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应天府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居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这是一座灵气风雅,千年文化积淀的书院,千年文脉的传承孕育了这座古城的灵魂,而古城沧桑那斑斑点点的历史伤痕,又好像讲述那千年过去的文化辉煌。
此时,春风裹挟着春雨从城湖穿梭而过,吹拂着岸边那摇荡的芦苇,湖面烟雨蒙蒙。伫立在湖边,遥看湖面上的应天书院,红墙灰瓦,朱漆大门,雕梁画柱,……这一切构成一副泼墨渲染的美丽画卷,而思绪早已回到了千年,久久徘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