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3月7日,到2018年6月14日,再一次完成100天三件事打卡。再次启动这个计划,源自3月整个人处于失序的状态。
2015年,机缘巧合下,在古典老师训练营中遇见“三件事打卡”小工具,因此收获良多。而在这本应充满能量的2018年,开年后,自己跌跌撞撞,一边走,一边在内心涌起低潮。曾经拯救过自己的,我决定再拯救自己。这一次,独自上路。
我很庆幸,让“三件事”陪伴自己经历低潮期、恢复和努力的阶段。虽然没有外界成长那么迅猛,但比起年前的自己,对生活的自控力稍稍增强些,主动增加生活的可能性,用心经营好内心的世界。
记录工具
这次100天三件事,采用在简书记录。前31天,每天新建文章,从32天开始,在一篇文章中持续更新每日的记录内容。
前31天,每天用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作为标题,之后选择“极简、专注、践行”。三个词既是2018年梦想清单的关键词,也是100天提醒自己要倾注的精力,不贪多,因极简而专注,因专注而践行。
收获和思考
001 用记录带动生命节奏。写,做。
将今天要完成的三件事列出来,然后完成。让生活的节奏动起来,而不是陷于自己的状态走不出。给自己找事做,可以慢慢增加对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002 用动态的计划代替无所事事。
不做记录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容易搁置,不想做就守着手机过日子,时间与生命流逝得悄无声息。用每日三件事的小计划,合理有效安排一天的时间,即使遇见计划外的事项,也能把握大致的方向。
003 有意均衡分配一天“事项”。
曾经每天三件事的重复率很高,除了部分项目是自己这个阶段的重点培养对象,很多时候是自己想不出要做什么,才能把生活玩出花样来。当自己把三件事和生命之花(月计划)和周计划结合时,生命之花才得以真正旋转。
004 主动增加“非舒适区”项目。
在“自我证明”的吸引下,容易完成的项目,会更经常出现在“三件事”记录中。主动增加不擅长、有难度、不敢做的事项,一方面增加生活的多样性,另一方强化对自己的认知。
005 用持续记录面对倦怠期。
倦怠期体现在不想记录昨天的感想,不愿设想今天的打算。这个阶段的倦怠期大致是60天前后出现,如何面对呢,继续记录,适当降低难度。即使【昨日感悟】不到十个字,即使三件事与之前高度重复,持续的力量不容小觑。
下阶段的规划
原本做完100天,就想和之前一样停下。不过这次,我想再继续试试看,再记录个100天,看看自己的生活还会遇见哪些可能。
001 牢记“极简、专注、践行”,可以在尝试中增加、删减,最终保留最重要的事项。
002 结合生命之花、周计划,并于当天早晨适当调整;用心写好【昨日感悟】。
003 让三件事成为自己的成就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