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站集后朱楼村皂角树
虞城县站集后朱楼村,有一棵树龄300多年的古皂角树,树高10米,胸围400厘米,冠幅平均达5米。此树形状奇特,树身中空,一分为二,像两个同根异身的老人,面向苍天,昂首伸臂,仰天长啸。树枝对称生长,东边发一枝,西边必有一枝相呼应,两枝末梢又竭力靠拢,牵手成圆。一棵树身内,镶嵌着一颗“心”,光滑、鲜明、古老。树身距离地面一米处,东北侧,一张人面清晰可见,其双目遥望,嘴微张,笑意充盈、沧桑。
相传,明朝末年,朱氏五世祖廷焕公(朱廷焕)任大名府兵道副使,辅佐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廷焕公为官无私无畏,清正廉明。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内忧外患,战乱纷繁,廷焕公保家卫国,忠心耿耿,以身殉国,并嘱托家人,忠孝传家,一臣不侍二主。家人为免遭迫害,远离京城,举家迁至现在的站集乡后朱楼村。此后,朱氏族人与世无争,默默地生活。至康熙四十三年,因廷焕公的忠孝节义广为传颂,朝廷在京城为其修祠堂,塑尊身,建牌位,朱氏族人才拨云见日。为了告知廷焕公的在天之灵,牢记祖辈的教训,朱氏族人数百,在村前共同植下一棵皂角树。皂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为族人乘凉、玩耍、休息之处,自此,朱氏族人兴旺发达。乾隆年间,不乏入朝为官者,他们两袖清风、一心为公。在村子东边,有占地八亩的朱家祖坟,曾被盗墓贼光顾,可是,墓穴内除了一顶官帽,别无他物。这足以证明,朱氏族人的家风纯正。
数年风雨,历经沧桑,朱氏族人也忘不了家的方向。一天夜里,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清晨早起,人们看到皂角树从中间分身为两棵,面面相对,身体极力向后仰,两臂向上伸张,似两个巨人对面,仰天长叹、振臂高呼。东北的那棵树内,竟然嵌有一棵人头大小的树疙瘩,形状恰似一颗心。树身东北面,还有一张清晰的人面,眼珠突出,嘴巴微微张开,望眼欲穿地诉说着什么,这让村人暗暗惊奇。更奇的是,一位叫朱家颜的老人早起遛弯时还看到,在树的裂缝处,袅袅生起一团白烟,原来是一身白衣、须发皆白的仙人飘向东北方向。这时,族人如梦初醒,这分开的皂角树,可能是朱氏祖先的点化。一颗衷心留在了京城,此心不改,矢志不渝;一颗爱心留在了族人身边,看护家园,赐福后代。至此,这棵树被称为“保家神树”。
现在,这棵树依然被人们敬重。据说,一次,西郑楼村一位收破烂的老人,走到这里,找不到厕所,就躲进两棵皂角树的夹缝中小便,不想,人没走出村,腿就疼得走不动了,后来到此拜求仙人谅解,方才好转。还有,村里一个女孩割草回家,在树下玩耍,用镰刀在树身一只眼上划了一下,后来,女孩的眼睛老是有毛病,女孩的爸妈到树前求了几次,女孩的眼睛才恢复如初。也许是朱氏祖先的高风亮节不容侵犯,致使这棵皂角树多了些许神奇,勤劳正直的朱氏子孙,一定会牢记祖先的教导,秉承先人的家训,忠贞不屈,保家卫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