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小学同学小刘同学,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受妈妈委托,让我跟他谈一谈。
小刘同学很信任我,在跟我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小刘同学也不是不学习,也付出了不少,但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那就是记忆力问题,他说今天记了明天就忘,通过我给他讲解知识点我也发现了,刚讲过的就会忘。慢慢地他对自己记忆力更加的不自信。
最近读了一本《考试脑科学》我找到了答案。人脑得存储量是有限的,而需要进入大脑的信息非常多,大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各类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而判断区别信息的“关卡检查员”就是人脑中的海马体。
什么信息比较容易通过海马体呢?海马体的审查标准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
从这一点来说,考试前记忆英语单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对海马体来说不这么认为,一两个英语单词記不住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所以不予通过。
所以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怎么都记不住”是极其理所当然的。即使忘记了好不容易才记住的信息,我们也完全没必要耿耿于怀,因为不是只有我们自己的脑特别容易忘记,所有人都是这样。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让海马体特殊照顾我们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欺骗”海马体。
要想让海马体将信息判定为必要信息,我们要尽可能地倾注全部的热情和诚意,持续不断地将信息传送过去。这样一来,海马体就会产生一种“如此锲而不舍地传送来的信息一定是必要信息”的错觉,进而允许信息通过“关卡”,进入大脑皮质。
日本自古流传一句话:“学习就是要反复地训练。”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事实的确如此。所以即使我们忘记了学过的东西,也不要因此而感到气馁或耿耿于怀,只需在必要时重新记忆一次就可以了。即使我们再次忘记了重新记住的东西也不要泄气,请打起精神再去记一次吧。像这样,只有进行反复记忆,那些知识才能被保留在脑中。
但是,我们在将来还是会忘掉费了这么大劲才掌握的知识,这该如何是好呢?毕竟是努力了很多次,好不容易才记住的。
答案还是一样的:重新再记忆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为人脑的设计机制,本来就是为了能够尽快忘记大量信息。也就是说,成绩好的人其实都在这样努力着:即使面对一次又次的遗忘也毫不气馁,仍然反反复复地将信息送往海马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