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是这几年很火的内容,听过易效能的方法论,用过番茄钟,每天做计划,却总有重要紧急的事情追在屁股后面。
直到李洲老师推荐《精力管理》,其实一年多前就被他种草,但一直躺在书架上,直到这次听他的培训场域课,把精力管理和课程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听的相当过瘾。你知道一个知识点最多讲多久吗?想知道午饭后怎样赶走学员的瞌睡虫又紧扣主题?想知道峰终定律是如何影响课程评价的吗?《精力管理》可以让你知道答案。于是我一回家就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核心讲的就是高效表现的基础是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作者结合了体育运动员的训练来论证理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7419/24f5d9b565007beb.jpg)
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精力?他就是做事情的能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连续加班后会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工作效率下降,因为省了时间,失了精力。
那为什么要学习精力管理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很犀利的观点:很多人学习一味追求广度,而没有钻研深度,最终速度是有了,但仍旧一无所获。这确实也是我面临的一个问题。兴趣广泛,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可是每天工作压力巨大,家里还有个熊孩子,各种浅尝辄止,总告诉自己没时间钻营。但现实是残酷的,它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大多数人仅希望竭尽所能,而生活却要求超出期望”。有没有中招?竭尽所能就是在舒适区里做到最好,而这样永远无法成长进步。
书中介绍了精力管理的4大原则。
1.全情投入。人的精力是有波动的,一边消耗,一边重载,而波动越大,就会越投入。就好像我们解数学题,千辛万苦答出难题的喜悦,远远超过答对10道简单题目。当然啦,在全情投入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成功的人往往失败99次,而你只会记住成功的那次,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一样。
2.平衡消耗。这是我觉得最有感触和收获的。也就是要求我们偷点懒。之前学习番茄钟的时候有些疑惑,为什么完成一个番茄钟以后要休息5分钟,3到4个后需要一个大休息。这本书就用网球运动员,通过呼吸法在发球间隙休息夺得冠军的案例做了详细诠释。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能最大限度提高表现。
3.突破极限,这里的极限我的理解是个人能力的极限,它是我们伸手去够东西的最远距离。尼采说过“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需要找到米哈里·切克森米哈所说的心流状态,让我们投入、专注地开展工作和学习。
4.仪式习惯,就是大家熟悉的仪式感。这让我又想起了番茄钟,为什么叶武斌老师强调要使用事务的钟。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喜欢看纸质书?为什么打卡可以帮助我们养成新习惯。
接下来,是本书核心的4大精力来源。
1.体能。它是力量,耐力,灵活性和恢复力的综合。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后两者,而一味的向前冲。建议大家可以先从呼吸训练开始,可以的放缓节奏,可以配合腹式呼吸和冥想。要少时多餐,书中建议5-6餐,配合一天1.8升水,感觉我每天都缺水呀。要保证一天7-8小时的睡眠,早睡早起,90-120分钟要进行生产性休息,或者溜达一下。不用一味追求天天运动,这样给自己压力过大,往往容易一天不去就放弃,可以变成间歇性训练,有张有弛。
2.情感。最打动我的是这句“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奖赏”,不要活在纠结和抱怨中。对于职场人士,盖洛普研究显示,和上司的关系决定了你的工作表现和思维能力,而在工作环境中之前结交一位朋友,可以大幅提高你的工作满意度。如果遇到需要批评的下属,不妨试试“三明治”批评法,先正面语气肯定,在讨论需要批评的地方,最后再激励。
3.思维。不时切换频道,间歇性休息,可以帮助提升专注力,同时,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运用边缘思考,左右脑交替,5步提升创造力——洞察,汲取,孵育,启示,验证。
4.意志。要保持自省,及时复盘,重视承诺,坚持行动。“生命的终极意义是担起责任,寻找难题的答案,并且完成生命为每个人设定的任务。”
以上精力来源需要通过3步骤来实现:目标,事实,行动。
目标的重要性就不废话了,我很喜欢这个比喻“如果你一直忙着舀水,肯定无暇顾及小船的航向,生活也是如此。”要像史蒂芬·科维说的那样专注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根据精力的时间分配,每天早晨先吃青蛙,攻下最难大地任务,再看邮件处理杂事。因为事物不能同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移动。
事实,容易被每个人的自我欺骗所掩盖,这是人类的天性。不要否认短处和失误,不要自我欺骗,不要过度补偿,不要不带怜悯的诚实。正视自己,不伤害他人。
通过仪式感来增强行动力,养成习惯。因为惰性,困难越大,越容易退回旧习,而主动性和自律比想象的更稀缺。就像POA的精髓,每次只关注一件重大变化,每一步都设定可行的目标。越过舒适区,不断超越极限,但同时别忘了体验阶段性成功,而不是永远都在等大boss。
管理精力可以从习惯规律入手,摒弃鸡血,调动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从易到难一步步行动起来。如果用一根时间精力曲线来代表,我们该如何善用每一天都峰终效应呢?如何创造一天中的高峰体验,每天都有一点小成就。如何结束一天的工作,让生活多一点兴奋,少一些抱怨?
这本书的最后是一张个人精力管理计划表,可以配合生命轮一起来使用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