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回生活当中,带余除法也是如此。余数的出现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而怎么灵活处理余数,就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出合适的选择。本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在不同情况下的余数应该进行怎样不同的处理,即是要“进一”,还是要“去尾”。
“进一法”,指的是在有余数的情况下,要因为考虑到余数而增加准备的方法。在学习“进一法”时,首先给出学生一个具体情境:朋友们去野营,共有17人,晚间大家搭帐篷,一顶帐篷住3人,那么17人住帐篷的话,需要多少顶帐篷?
孩子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来列出带余除法的算式。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借此机会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针对此题目来列出横式和竖式,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竖式的练习都是一次试商过程的回顾,而熟练掌握试商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除法计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算式如下:
17÷3=5(顶)······2(人)
在学生列式完成后,要先带孩子们复习这个带余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17就是指17个人,÷3就是指每顶帐篷住3人,5就是需要5顶帐篷,2就是指还剩下2人。这个余数“2”在这里非常重要,接下来,就是需要带领学生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环节了。我向学生提问,那么,我们算出来的商是5,这是不是就说明我们只需要5顶帐篷呢?如果学生在这里表示同意,那我就继续追问,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这个算式里的“2”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是还剩两个人。我再问,那么,这两个人我们可不可以不管了呢?学生这时候就可以反应过来,不可以,这两个人也需要住帐篷。所以,我们实际需要的帐篷数量就是5顶再加1顶,共6顶帐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不可以把余数置之不理,相反,我们必须采取把余数也一并考虑到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进一法”。
“去尾法”,就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无法将余数纳入考虑范围,故而将其搁置不理的方法。在讲这个方法时,我们需要给出与刚才不同的情境。如,妈妈给小明20元钱去买笔记本,一本笔记本3元钱,小明最多能买几个笔记本呢?学生也可以把这个导入环节当做对横式和试商的复习,经过独立计算,学生可以写出横式如下:
20÷3=6(个)······2(元)
在这里,我们仍要一起来复习这个算是每个部分的意义。20就是20元钱,÷3就是一个笔记本3元钱,6就是可以买6个笔记本,2就是指还剩下2元。这时候,我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算出,小明可以买6个笔记本,买完后还剩下2元,那这2元钱还够再买一笔记本吗?学生们就知道,这2元不能再买一个新的笔记本了,所以,这个余数“2”就只能放到一边,让它剩着了。像这样把余数剩在一边,不需要单独考虑的处理方法,就是“去尾法”。
进一法和去尾法都是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可以用到的极为重要的方法,这两个方法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十分典型的证明了数学是如何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学期的第八单元《解决问题》,就是渣UN们锻炼学生这样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是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的一座桥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悟到自己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做题,而是为了处理自己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技能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也值得我们花足够多的时间去带两学生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