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f229697697048134.jpg)
三月份的生活好像一成不变,生活的水准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幸福快乐并没有更多一点,但好像也没差到哪里去;身体的健康度稍微好一点,但体重仍然存在下降的趋势;睡眠还是比较糟糕,但白天的精神状态稍好一些;没有更多地与外界交际,但自己也活得自由自在……也就是说,三月份的日子依旧平淡如水。但是,我还是觉得这种平淡是很珍贵的,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够乱糟糟的了,新冠疫情、战争、就业困难、经济下行、处于疫情封控区的人们生活遭受的不便……所以我在这座小城生活的还挺安稳的,能不心怀感恩吗?
但三月份还是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在好的方面有以下一些,我进行了归纳:
一是家庭更加和谐了。以前夫妻之间经常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发生争执,经常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带着气鼓鼓的心情去上班工作。其实争执吵架的原因都不是原则问题,只是因为对人生的认知、价值观和生活习性的差异造成罢了。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看不惯对方的言行举止,想方设法想要说服和改变对方。但是“人只能被影响,不可能被改变”。突然有一天,我在这句话上面开悟了,深深地认识到——人因为成长的环境和学习的程度不一样,认知也是很不一样的。既然认知的维度不同,争执是永远没有结果的,那又何必要去争执呢?努力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自己做好了,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言行表率影响对方。想通了这一点,三月份以来,我们夫妻之间几乎在没有发生任何争执和吵架,相处得非常和谐,家庭生活的满意指数上升了不少。当然,在这当中我可能付出的更多一点,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是心态更加平和了。各种的欲望在慢慢减少,目前大环境还挺艰难的,相比较而言,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还比较满意,就这样下去也无所谓的。被人贴上“失败”、“庸碌”标签也罢,我只要过好自己的个人生活,不去理会他人的眼光和闲言是非。有个大人物说过一段传播很广的话:“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依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我们不能跟大人物比,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历史的维度下,但是机遇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也是挺重要的。我以前总是欲望很多、心有不甘,为此而心理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之中。当我深刻地认识到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掌控,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就已经问心无愧之后,我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心便态也逐渐变得平和起来。三月份以来,我有意识地踏上心理净化、疗愈的旅程,多多去觉察生活中的小美好,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三是思考更加深入了。假如我从工作生活中得到的经验只有一条的话,应该选择最重要的哪一条呢?我觉得是——“对一切事关重要的事情持续深入地思考。”今年以来我越来越感到“深入思考”的重要性,进入三月份也是如此。我们通过对难度很大、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深入持续思考,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省厅交管局的同志给予的评语是“很好”。三月份,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在持续思考,怎样从心理卫生、健康饮食、科学运动、优质睡眠中一步步积蓄身体的能量,哪些方法有用,哪些方法证明没用,不断地思考着、选择着。人们的懒惰有两种形式——行为的懒惰和思维的懒惰,人们往往只关注前者,我却认为思维的懒惰危害更大。斯托克·派克认为懒惰是最可怕的,是阻碍人走向成熟的最大阻力,所以通往成熟的路才成为“少有人走的路”。不愿意深入思考,所以人就止步不前。毛主席说,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所谓“机器”就是指人的头脑。
四是人性更加领悟了。以前对人性的了解是一张白纸,对接触到的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的态度,基本上都以热诚和善意对待,与人交往都把对方往好里想,结果惹麻烦上身的时候不少:被骗被坑有之,被欺被挤有之,被冷被弃有之……然后慢慢就发现,其实人与人还是不一样的。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人性。人性非常复杂,不能够以简单的好或者坏来区分。人性很多时候都处于灰色地带,就看你和他交往时是怎么去激发他。是激发他善的一面呢,还是激发他恶的一面?三月份我持续进行人性的学习,一方面从网络上推送的视频文章里学,结合自己正反人生经历,对照着、反刍着、领悟着;另一方面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性高手,看看他们是怎么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还真的别说,我身边就有一两个这样的人,其言行举止确实值得借鉴。我对人性的开悟太晚了,头脑里以前被灌输了很多不正确的东西,不过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这种精神,就不断地去学吧。
三月份由于不太自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虚度光阴,生活上的收获和进步并不大,希望四月份能够有所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