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你读了那么多好书,为什么还是老样子?

你读了那么多好书,为什么还是老样子?

作者: 涅槃写作健身馆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07:06 被阅读153次

    有一个牧羊人在羊群前横放了一根木棍。第一只羊率先跳了过去,

    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会效仿那只领头羊的样子,跟着跳过去。

    接下来,牧羊人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才通过。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也叫做“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人受外界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丧失独立性,

    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

    去游乐场玩,看到一处排了相当长的队伍,也不知道前面是干嘛的,于是也忍不住排了起来;

    正在路口等红灯,后面来的人却直接走了过去,一个又一个成功到达,于是你也不等了;

    以前女孩子冬天都穿厚厚的秋裤棉衣,现在改穿打底裤加雪地靴,哪怕会冷,会得寒冷性脂膜炎,依然照穿不误,因为大家都这么穿;

    孩子周末放假,本想带他出去玩耍,却在家长群里看到别人给孩子统统报了各种补习特长班,刚订好的景点门票想了一下还是退掉,查起了附近哪有辅导班……

    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做到独立思考,有主见不依附他人,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

    他找来一群心智健全的志愿者,每个人与自己的6个助手组成一组。

    每人发两张卡片,上面印有长短不一的线条,让他们找出哪两条一样长。

    其中做为托的6个助手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结果四分之三的志愿者也跟着给出了错误答案。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只要跟着大多数人走,就不会错。

    为什么会有从众心理呢?

    1、行为参照

    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考价值。

    每个人的知识面有限,当发生一件你不了解或无法理解的事情的时候,看别人做何反应显然是最安全可靠的,至少不会让自己显得像个傻瓜。

    2、对偏离的恐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社会结构上,群体的力量通常是大于个人的。

    群体的选择容易形成一种主流价值观,如果你不认同,就很容易受到排挤甚至伤害。

    时尚界是从众心理的重灾区:如果人人都在穿V领装,你还穿着圆领衫,是不是太Low了?

    3、与群体融合的需要

    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可以使人更容易被成员接受。

    做为群居物种,人们天生害怕孤独,所以想方设法加入一个个群体组织。

    认同群体价值观成为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被其他成员接受和认同。

    4、群体的凝聚力

    对自己的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通过穿着、语言、手势、行为等方式形成一种屏蔽他人的障碍,从而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你读了那么多好书,为什么还是老样子?

    许多人以为从众心理无非是没有主见,不会有什么大碍,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从众心理作崇,人们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

    鲁迅有一篇短文《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那么……。阿唷!

    哈哈!Heh e! he,he he he he!’”

    犹太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了一个“平庸之恶”的概念:

    即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成为暴君凶残的帮手。

    刘瑜在《观念的水位》说到:当一个恶行发生后,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普通人都觉得自己无辜

    二战时期,不到8000万人口的纳粹德国,合计击毙各国人约3478万,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这难道是希特勒一个人能做到的吗?

    “普通人甲,不过是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

    乙,不过是奉命把犹太人押送到一个隔离区的警官。

    丙,不过是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

    丁,不过是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

    戊,不过是负责收尸的清洁工……

    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

    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

    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600万人,他一天杀一个,也得杀一万多年。”

    信息时代,网络上害人无数的各种谣言,不止造谣者有罪,不加求证分辨到处转发传播的人亦有过。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

    柴静的老师是著名电视人陈虻,她在回忆恩师的文章中写到:

    进台第一天,陈虻问我“你从湖南卫视来,

    你怎么看它现在这么火?”

    我胡说八道了一气。陈虻指指桌上,问我“这是什么?”

    “……烟……?”

    “我把它放在一个医学家面前,我说请你给我写三千字,他说行,你等着吧,

    他肯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吸烟如何危害健康。

    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

    那哥们给你写,这个设计的颜色,它的民族化的特点,它的标识写出来。

    我给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你,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如果全不吸烟的话,影响经济发展,还有烟草走私对经济影响。”

    他看着我“我现在把烟给你,请你写三千字,你就会问写什么呀?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有几个?”

    避免从众心理,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坐标系”,说白了,就是自己的价值观、健全的知识体系,因为“谣言止于智者”。

    如果你还没能建立自己的“坐标系”,那么在面对事情的时候,

    就不要轻易妄下结论、不急于站队、不随便评价别人、不轻易被别人影响自己的决定、更不要随便说感同身受。

    从众心理做为人的天性,肯定有存在的理由:看电影前查阅豆瓣评分来选片子;大众点评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最“随大流”的枕头几乎肯定是最适合你的枕头,无论你是个20岁的大学生还是50岁的中年妇女……

    这些“随大流”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有效而安全,

    任何道理都不能够做到概括所有,那么保持适当的独立,拥有批判性思维,才能让我们明白何时应该选择从众与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给我点个赞吧,也欢迎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得更新。

    你们的支持是我持续写下去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读了那么多好书,为什么还是老样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fj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