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教育-家庭篇教育
可以活得辛苦,不能精神贫瘠

可以活得辛苦,不能精神贫瘠

作者: 努力当个好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17:41 被阅读0次

            本文写于2017年5月3日,原题目为《可以活得辛苦,不能精神贫瘠------怎样做家长就是怎样做老师》

            我是一名初中班主任,我儿子小学三年级,本文我是以父亲和老师的双重视角写的。

            今年四月底,我陪儿子参加了一个科技创新比赛,和其他几个孩子家长在一起呆了一整天。整个上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紧张地准备比赛、参赛,午饭后,孩子们参观场馆,然后在公园小河边摸爬滚打,傍晚吃烤羊看篝火,每个孩子都脏兮兮臭烘烘的,家长们嘻嘻哈哈,喝得热火朝天。这些家长都是儿子班级活动最热心的支持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享受者,他们对待孩子活动认真的态度和洋溢的热情、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满满的正能量让我觉得自己的境界该大幅度提升了。

    孩子们与爸妈们正在紧张地调试参赛作品

            孩子,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能渐渐坐住板凳了,此时做父母的我们反而该多想想怎样不让孩子在今后的十多年里只会坐在板凳上。我在初中迎来送往的每一批孩子中都有一些呆头呆脑的,什么才艺都表演不出来,什么舞台都站不上去,什么赛场都只能靠边站。他们中大部分人性格内向,没有什么朋友,缺乏青春期孩子应有的活力与阳光,初中一毕业就音信全无。这种似乎生来就只能当观众的孩子是怎样长成的呢?

            大家真的不要把什么都推到应试教育上,好像作业多、考试多、课外班多,我们自己的懒惰、漫不经心或者急功近利就都有了理由。依我看,这些孩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玩得少、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少,更不要说家长陪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集体活动中了。

            对待孩子集体活动的态度,我把家长们分为这样几种类型:主动负责型、积极配合型、跟随大流型、忍辱负重型、爱咋咋地型。过去几年,我作为家长基本介于积极配合型和跟随大流型之间,和四月末那天陪伴孩子比赛的几位爸爸妈妈相比,我很惭愧,因为他们都是主动负责型,或者说,不嫌麻烦型。有一对儿爸爸妈妈在那天比赛活动的前前后后表现特别特别像样、特别特别给力!高个子爸爸熬夜帮孩子们制作比赛模型,美女妈妈编写剧本、租服装、组织四个小孩一遍又一遍排练,没有这两口子,我儿子这个团队很可能弃权。他们的儿子有点淘气,但我看好这小子,因为他有榜样,他长大了知道怎样当爸爸,也知道他的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妈妈。

    父子兵,比赛中

             教育孩子,父母和老师的格局越大,孩子的世界越大。不要总觉得学校组织活动是给自己添麻烦。 穷人思维产生穷人视野,每做一个决定先考虑的都是对自己温饱和眼前利益的影响。这种没有一点理想主义情怀的父母和老师,越努力,越误人子弟。我们要多向那些不嫌麻烦型的父母学习,多向他们靠拢。每当有活动,正能量多的父母和孩子们总是聚堆儿,有伴儿就无比开心,脏兮兮,臭烘烘,微微醺,笑哈哈,这样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多带劲儿!

             所以,趁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课业负担不是特别重,一定要孩子多参加班级、学校也包括公益团体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的集体活动,要争取做到两个无论!

            一、无论自己多么繁忙和疲惫,都要看住别让孩子错过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仅仅配合是不够的,要真的参与进去!让孩子看到我们做事的态度、热情、方法,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榜样!有些孩子之所以完蛋,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正面的榜样。

            二、无论孩子愿不愿意,先把他推上去,让他站在舞台上。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想法,但不能被孩子的态度左右。在他还没有能力承担选择带来的责任和后果时,我们暂时不要给他太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人都是趋向懒惰的动物,父母不在背后多推动孩子一点,孩子会错失很多与自己梦想相遇的机会。

            今年起,我又组建了学生合唱团。我曾连续五年在学校的教工合唱团里唱低声部,很多次,迎着习习晚风,几个骑自行车回家的老师一起哼唱着之前练习的曲目,那种陶醉而忘我的感觉终生难忘。合唱带给人的归属感是很多其他活动难以企及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这个学生合唱团也是孩子们自愿报名参加,家长们推荐了专业的音乐教师兼歌手作为合唱指导,两个班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没报名。我观察了一下这几个孩子,还是呆呆的居多。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跟我说,孩子不参加合唱团是因为他说没意思。我告诉她,孩子的判断力应该来自体验,而非旁观,有些意义是参与之后品味出来的,之前看不到。要学会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感觉,而不能以个人喜好来看问题、做决定。孩子判断模糊的时候,作为家长,该推就得推。

            几年前,我还曾组织班级里的男生女生利用周末参加篮球队训练,并邀请专业的篮球教练,我就是想让孩子们在高强度、专业化的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位置、找对位置就找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意义。如今,最早参加篮球队的一批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他们在和我联系时经常提起初中时期的篮球队经历,有些孩子说我给了他们一个开始。

            2017年3月31日,我带初一学生在香港大学和一位教授及两位优秀学长座谈交流,近三个小时里我先后问了崔教授、徐学长和张学长同一个问题,您是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崔教授在回答孩子们的提问

            崔教授,广东人,清华大学本科、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纯技术型人才,年轻的科学家。父母都是大学生,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什么含金量大家都清楚,崔教授从小就被他们种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徐学长指点江山

            徐学长,从牡丹江一所中学考到港大,今年大二,十九岁,有那种让人想揍他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气场,三个港大及香港学生社团的负责人,某节目专栏作家,独立创业并拥有自己的公司,已获三百万风投。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是实干型的企业家。徐学长说母亲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张学长语重心长

            张学长,哈尔滨人,在英国念的研究生,港大在读博士,港大内地学生学者联合会会长,很有成熟度,几次为上面的徐学长发言勾边,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父亲是中学校长,母亲是医生。

            三人父母的共同特点是,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宽松,抓大方向,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多于说教。回想起这些年我教过的考上国内外顶尖大学的那些学生,他们也都拥有非常相似的成长环境。父母,就是要陪伴孩子(有时也要推着孩子)慢慢找到他喜欢做的并能从中找到自信的事。

            最近几年,总有言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我并不认同。在我看来, 寒门之寒,不是寒在父母囊中羞涩,而是寒在父母的不读书、不开明、眼界窄;贵子之贵,不是贵为人上,而是贵在能力出众、活得精彩而不失风度优雅。

            忧心忡忡的父母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起跑线是什么呢?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孩子在哪里上小学、上中学,不是有多少名师给孩子一对一辅导,而是作为父母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充盈。我们的头脑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的眼界和胸怀基本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如果我们不能带给孩子思想上的富足,那就帮孩子寻找空间,为孩子制造空间,进入孩子的空间,陪他玩,参与他玩的过程,让他在不断观察、体验、参与的过程中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意义。

            比赛那晚的回家路上,我问儿子,今天玩得开心吗?他说开心。我告诉他,如果没有上午和之前几天大家一起紧张地准备比赛这件正事,今天下午和晚上你们几个就不会玩得这么开心,他表示完全同意。他在刚刚交给语文老师的作文里写道,以后我要多参加这样在活动,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属于我的舞台有多大。本文第二张照片中的蓝精灵是我儿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以活得辛苦,不能精神贫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h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