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日期#
2019-03-02
#践行目标#
1、早起6:00-6:30,早睡22:00-22:30;
2、每天写晨间日记,反思昨天,计划今天;
3、每天听亲子时间管理(+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音频,学习并分享。
#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29-30)#21/30

拖延症既然发展成了一种病,治疗的过程肯定不简单。但是也有一些小小的妙招,虽然不能治本,至少可以解决当务之急。积沙成塔,效果迟早会显现。
这里就开出了四颗速效救心丸,送给拖延症患者们,以备不时之需。一是时间交替法。番茄工作法教会我们,每工作25分钟就休息5分钟。拖延症患者肯定说,我做不到,怎么办呢?那就从5+5开始,工作5分钟再休息5分钟,然后10+10,继而15+15,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做事的效率越来越高。
二是象限整合法。效率公式U=EV/ID,其中的E是对成功的信心(有意义),V是对任务愉快的程度(快乐)。将其分为四个象限即:快乐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当然愿意做;不快乐无意的事情,我们肯定不愿意做。但不快乐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能要逼迫自己做;而快乐无意义的事情,我们可能想做但却不能做。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我们的自控力。对于这两种象限,我们可以运用综合法,即将无意义和有意义的事情结合在一起。比如喜欢运动,但不喜欢逛街,那就可以选择陪老婆逛街;不喜欢早起,但喜欢交友,那就可以选择加入早起团等圈子;再比如喜欢陪孩子,但又不喜欢运动,那就可以陪孩子一起运动;不爱学习,但喜欢因为爱学习的女生,那就可以和他一起谈恋爱。这样是不是很妙?
三是化整为零法。通过把任务分解到每天的最小单位,将任务降低难度。这也被称之为“瑞士奶酪法”,就是利用碎片时间积累,在大的任务中见缝插针,而不是消极等待整块的时间。比如想跑马拉松,可以把目标定为三年,每年跑一个半马,每天走5000-10,000步。再比如背10,000个单词,目标定为三年,每天背10个,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达成目标了。
四是善用拖延法。即用大的拖延解决小的拖延。比如临近考试,为消除紧张,把一直拖延着没有收拾的房间、桌子、电脑先收拾。虽然最后考试可能并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把其他小的拖延解决了,也不失为一个折衷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