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是个没有文凭的企业家,他比我大28岁,从我幼小的记忆开始,他就是我们的学习楷模,行动的榜样。
舅舅出生于旧社会。我的近百岁的父亲,每当想起舅舅的少年生活,他那布满皱纹的脸,蓦地就会痛哭流涕,一粒一粒的泪珠止不住地往下落。舅舅十岁时,他的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我的姥姥)体弱多病,一个人带着他和姐姐(我的母亲),相依为命。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两年后,在我们那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他们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我的姥姥忍痛割爱,让他交给我们村的王姓卖烟人,让我的母亲嫁给了我们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王姓卖烟人自身难保,后来就把舅舅带到百里之外的一个小城镇(现在他居住的城市),交给中山街一个裁缝店的师傅。为了不被饿死,他就跟着师傅干些杂活。因为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缝纫,加上那时他笨手笨脚,经常遭到师傅们的打骂,有时还会赶他走。他忍气吞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声无息的忍受着。当时他白天跟着干活,晚上就睡在裁缝店的案板上。店主为了多挣钱,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收工后,店里就剩他一人,劳累一天的他本该倒头就睡。但是,为了能学好技术,他根本无心去休息,把白天师傅的操作要领,像回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浮现在他眼前,不知道过了多少个通宵。后来,他的师傅发现,他进步很大,就慢慢的放手让他动手操作,日积月累,他的缝纫技术越来越好。
解放后,政府为了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舅舅很顺利的被招进市里一家帽服厂,成为一名新中国的工人。入厂后,他逐步从一名普通工人到班组长再到车间主任,由于他技术过硬,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论在那个岗位,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完成本职工作。
上级领导对舅舅的工作高度肯定,很快把他提拔为副厂长、厂长,一干就是几十年。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后,因为我家里有急事,需要找他商量,我就去他的工厂去找他,他们的厂区并不大,大门朝北,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往他办公室去,要经过厂里的产品展厅,走进大厅后就把我惊呆了,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那么多服装。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们厂生产的婴幼儿披风,诺大的一面墙上,按照规格大小,整整齐齐一排一排的悬挂着,有大红色、浅红色、紫红色,还有各种绿色、黄色,真是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见到舅舅后,我很激动的问他,怎么生产那么多种披风啊?他告诉我说,都是根据市场需求,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因为展厅面积小,还有许多品种在仓库放着里,下一步还会有新品种上市。他还说,现在企业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谁的发展步子慢了,就会被时代淘汰掉。当时他已经是快要退休的人了,他的工作思路和前瞻性,一点也不亚于我们这些晚辈。在他的带领下,市帽服厂不但没有被市场淘汰,而且发展的有声有色,厂里的职工都感到无比自豪,经常夸他们有个好厂长,有个好企业家。
舅舅还是一个好父亲。他的女儿在中学时期,因学习压力大,积劳成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事业上蒸蒸日上的他,就像晴天霹雳。为了给女儿治病,他工作之余,到处去求医问药。为了了解女儿的第一手病情资料,精神病院成为他的常客,不论工作再忙再累,他都会抽时间找医生了解情况,去学习如何在家治疗和护理常识。有时女儿在家中病情突然发作,对他又打又骂,有时还会打伤他。医生知道他工作很忙,劝他尽量让女儿住院治疗。他非常心疼女儿,能不住院就不让她去住院,在他的积极配合和呵护下,女儿的病情逐渐好转,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躁狂发作,生活已经完全自理,她的主治医生就说,她的病情恢复的那么好,得益于有个好父亲。
为了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尽快吹进舅舅偏僻的家乡,让村里的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他把了解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村干部,让他们解放思想,带领群众早点致富。我的父亲就是在他的鼓励下,在集镇上做起了小百货生意,当时没有启动资金,他就帮助寻找可以代销的产品。由于家乡远离城市,物资特别匮乏,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没有几年的光景,我家的生活条件就明显改善,还率先住上了二层小楼。
舅舅今年已是快九十岁的人了,身体也不是太好,每天需要吃很多药物,有时躺在床上动都不想动。但他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看新闻频道,一直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 每次去看他,他就不厌其烦的给我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对老年人很照顾,不要挂念他,要好好工作,多做有益的事”。
多年来,舅舅的言行一直影响着我,让我受益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