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张爱玲《金锁记》。这篇小说是女儿介绍给老公看的,我说我也想看,就在微信图书里看了。
我粗略读了一遍,脑子没有感觉。我看书有点不好,虎头蛇尾,印象不深刻。我就问老公,你看了有什么感受?老公说好。我再问有什么好呢?他不理我。他说他正在看第二遍。
散步时老公说,你让女儿讲讲吧。
女儿首先让我注意小说里提到的月亮。经过女儿的讲解,我接着又看了一遍,一篇小说的脉络大致清晰,有了一点点认识,不过也很粗浅。
小说一开始提到月亮,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到和老年人回忆完全不一样,尤其是老年人那种感觉。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让人还没读下去,就体会到这篇小说的悲和苦。
文章用了大量的比喻,比如下弦月“像赤金的脸盆”,描写天空“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地平线上的晓色“如同切开的西瓜”,而太阳照射“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把月亮、天空和太阳和身边吃喝拉撒分不开。其实月亮太阳不停轮回还是那样,可是张爱玲笔下偏写得不一样,那是人的心态、生活处境不一样,人为地感受不同,写院子里的事也不时时提起外面的情况,通过一些声音传达着周围生活环境。
小说里人物很多,从丫头到各个主人,每个人出场通过服装行为言语动作等细节描写,活灵活现。这是个大家庭,但是又不是特别富足的家庭。
七巧嫁入这家,是个悲剧。
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这句话让人感到她就是那只蝴蝶,已经被牢牢钉在这家,看似风光,却注定这辈子苍凉,悲哀。
这些年了,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
小说名金锁记,黄金枷锁。
七巧的个性较强,不讨人喜欢,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由于一般家庭出生,再加上老公那个病号子,她没有依靠,没有人给她撑腰。
老公就是一个行尸走肉,病瘫在床。有一段描写特别精彩。
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的向肉案上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的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的她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
前面通过不经意的回忆,曾经也美好的姑娘生活。突然猪肉的气味让她清醒过来,和如今丈夫的肉体连在一起,转回到现实,非常巧妙。
接下来七巧照镜子,就像晕船一样,一晃一晃,时间就过去了,岁月无情,现实一样无情,十年过去了,丈夫离去。
她的后半生的生活就是独自扶养两个孩子。
曾经以为有爱,却被无情扑灭。
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袴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着眼泪。
这两段把这男人的无赖风流和七巧的绝望伤心概括出来了。
七巧是一个传统的女人,还是个旧时社会的小脚女人,她尽管是被娘家人卖的,到了那家又被夫家不待见,但她对自己娘家人还是非常好,每次家人来都是满满当当地回去。
她曾经反抗并为自己利益而争取,但也颓废放弃,比如抽大烟,是个复杂的矛盾体。
通过一波又一波事件发生,这让七巧明白,女人只有靠自己,要想尽办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过也让她心理扭曲,对儿女的折磨和控制,可谓是时代悲剧。
女儿的成长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她,但又不是她,女儿能否冲破枷锁,能否有新的希望?这故事还没完。
短短的小说,通过一个家庭其中人物的一生,她们对金钱、地位及利益的追求与贪婪,导致人性的扭曲。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的牺牲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