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庭破碎,兄弟反目都是因为这些原因
拥有的金钱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好了吗?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掉进金钱的怪圈里?
胡适说:“金钱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撑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学识,便是很富有的人。 ”
他担任驻美大使时,有一笔特支费是无须报销的,但他没有动过一分一毫,全部上缴国库。待胡老去世后,秘书清点他的遗物,只留下美金135元。 如此公正廉洁,实属难得。这不禁令我想起当今社会,多少官员为了一己私利,搜刮民脂,贪得无厌;多少家庭为了争夺财产,兄弟反目,家庭破碎。
很多人把金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子,日夜思量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钱财,甚至不属于自己的,也设法去掠夺。金钱真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吗?拥有的金钱越多,我们的生活真的会越来越好吗?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帮我解答了心中的疑虑。
这本书是《金钱的灵魂》,作者是美国的琳内·特威斯特,她是一位全球性的慈善活动家,担任全球性NGO大型计划领导人近40年。特别的是,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金融或者商业的学位,她在金钱方面所受到的教育直接来自于四十多年来在募集资金以及四大全球性项目——“战胜饥饿项目”、“保护雨林”、“改善女性健康”、“经济与政治条件以及促进对人类意识的科学理解”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
琳内用自己切身感受来鼓励人们,把几十年来对金钱深刻的认识、理解和经验写进《金钱的灵魂》,通过分析:金钱的诱惑、生活的迷思以及欣赏的价值来帮助我们重新理清与金钱的关系,重拾更健康、幸福的生活。
一、金钱的诱惑
假如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一次读研的机会,二是给你提供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你会如何选择?
前阵子一位女舰长韦慧晓的采访视频红遍网络。她面对第二个看似充满诱惑的选择时,回答道:“我当时对这完全没兴趣,用比较朴素的话来说,就是有两种价值观,一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自己的身价百倍;另一种是我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韦慧晓这个如教科书般的回答被网友怒赞:霸气!硬核女舰长!
换做其他人,可能会二话不说接受年薪百万的工作,但韦慧晓始终忠于内心,于名利面前不为所动。与其选择一份毫无兴趣的事业,不如踏踏实实完成学业,让自己成为那个“值钱”的人。
菲尔丁说: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很多人面对金钱的诱惑都会情不自禁地迷失在金钱的国度里,作者琳内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时她与丈夫彻底陷入纸醉金迷之中。为了成为世人眼中的高雅人士,他们学会品红酒,买酒窖;为了方便出行,他们买了一辆又一辆的豪车;为了融入富人的圈子,他们购买昂贵鞋子搭配高贵的衣服……如此这般,所有生活物资一环扣一环,购买清单仿佛没有尽头。
然而,在财富如此优渥的条件下,他们却在心中留下遗憾,理应陪伴在孩子身边却不见踪影,终日忙于应酬的他们根本没时间去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金钱的诱惑确实很大,它在某程度上的确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当金钱的力量被过分放大,我们很容易会被金钱蒙蔽双眼,受制于金钱,从而与原本的自己失去连接,错过身边那些本该相遇的美好。
二、生活的迷思
听过一个故事,沙漠里有人提着一个袋子,边走边检东西。一路上捡到许多金银宝石,刚开始他满心欢喜,可袋子越来越重,寸步难行,最终他累倒了。绿洲就在不远处,可他已无力再走过去了。
很多时候,生活就像一个袋子,装得越多,背负就越重。有些人不管是否合适,总是追求“多多益善”,以为越多越好,其实他们是心怀“资源紧缺”的恐惧。
香港明星袁咏仪是出了名的买包成瘾,有人形容她“不是在买包,就是在买包的路上”。丈夫张智霖曾经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模仿袁咏仪买包包的情景,惟妙惟肖,那种疯狂的购买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人问过张智霖:你最不希望妻子做什么?他说:不要再买包了!
这种对物质的追求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上瘾行为,即使拥有的已经“过多”,仍然得不到满足。《金钱的诱惑》里提到:“多多益善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逐与没有胜者的竞赛。如果我们相信并执迷于’多多益善’,的许诺,就会掉入一个无底洞,无论我们拥有多少,都是不够的,因为’更多’才更好。”
就像现在网络课程盛行,很多人阅读课、画画课、摄影课、写作课全部都报名了,但真正学以致用的又有多少?甚至很多人囤着囤着就忘了,过期了还不知道。他们并没有清楚了解自己究竟想掌握哪一种技能,只是盲目地报名,人云亦云,这不仅浪费学习资源,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金钱支出。
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目前所拥有的是否满足现状,抱着“知足常乐”和“适合自己”的原则,不要再掉进“多多益善”这个有毒迷思里。
三、欣赏的价值
“大衣哥”朱之文在9年前还是一位籍籍无名,穷困潦倒的建筑工人。2011年在机缘巧合之下参加了山东某歌唱节目,凭借嘹亮出众的歌喉和朴实无华的外形,一炮而红。
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商业表演机会,各大新闻杂志争相报道,他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按理说这对于朱之文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他却苦不堪言。
因为他努力工作得来的收入换来的并不是幸福生活,与他期待的生活大相径庭。其他村民和亲戚朋友看到大衣哥成为村子里唯一的名人,便一次又一次无理地提出借钱的要求;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停工辍学,每天想尽办法把朱之文的日常放在网上直播,博得观众眼球以谋取利益。
最让他难过的是,村民们认为:这穷小子长这样也能出名,就唱几首破歌也能挣大钱?更有甚者,大言不惭地说:要想俺们说他好,俺庄上一人给俺买个小轿车,一人给一万块钱。在他们眼里,大衣哥赚的钱仿佛是轻而易举,用之不竭的,为村民们提供福利也是理所应当,这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金钱的诱惑》里说:“如果我们允许嫉妒、羡慕、愤恨甚至报复成为关注与意愿的焦点,我们就会成为满心嫉妒、羡慕与愤恨,并且复仇心重的人。”对于别人获得的成就和名利,如果我们心心不忿,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无法得到或者缺乏的事物上,我们很容易会被这种妒忌心填充和禁锢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正如《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其中一条致富法则所说,我们应报以欣赏和祝福的态度去对待有钱人,这样一来,你的潜意识就会知道,等你成为有钱人以后,别人也会欣赏你,祝福你,而不是向你现在一样,去嫉妒和怨恨他人。
同样是富豪,有的人会毫不修饰地炫耀自己的财产,花十几万办生日派对,一款限量版球鞋不同颜色全部收入囊中;有的人则按需选择,与寻常百姓一样过普通日子,绿色出行不用豪车接送,也不铺张浪费。金钱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当你利用恰当,它是一种正能量,可以助人利己,但当你掉进金钱的陷阱里,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贪婪,恐惧,迷失自我。所以,我们要避免被金钱所诱惑,时刻反思自己,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愿我们能成为一个不被金钱牵制的快乐富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