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这不是牛人的文章,是庸人的自白。
大学第二年,对大一吃饭,睡觉,打游戏,玩手机的单调生活深恶痛绝,于是“决定”(这个词还是打上引号吧)过上积极的生活,动力来自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微信,微博,知乎,梦想,人生目标,学习方法。忽然在某天感觉自己满腔热血,于是听从了“付费学习”的意见,买网课,买技能书,加社群,以为自己走向人生的正轨,结果不到1个月的热度,网课也不学了,书也不看了,社群消息攒了上千条也不去点开,这个社群目前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我算是“元老级”的人物,可现在对群的框架,发展方向一无所知,又回复了打游戏的生活,继而荒废了一个寒假。开了学我时候又是满满的负罪感,还是看着这些文章,也蜻蜓点水地读了一些工具书,心想还是得用用功,争口气呀。
从小学到现在,每当放了寒暑假,对于“考的怎么样呀”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成了该学期的期末总结,父母也是一次不落的问,问出一个总分,一个名次,这就在心里有了数。幸好,前12年的回答都让基本父母满意。突然大一寒假,父母再问起同样的问题,我没法回答了。其一,客观原因,大学里每人学习的课程的科目种类可能不一样,总分这个词失去了意义;其二,主观原因,大一放了一年羊,心思压根没在学习上,大多数的课后时间都贡献给了LOL(一款网络游戏,叫《英雄联盟》),成绩着实不高,就算能查加权后的班级排名,我也不会去查的。于是我这么跟我妈讲:“这个成绩吧,不好说了,大学学课程啊,按门付钱,你考试如果没通过,叫挂科,就得交钱重学,这么跟您说吧,我没挂科”就这么着,糊弄过去了。连续糊弄了三个假期,大二寒假的时候,我妈跟人聊天的时候就说,以前上学吧,能知道成绩名次,现在问吧他也不说了,你说这大学上的是什么呀。我妈说这话时我就在旁边,心里一激,装作没听见。
我为什么不跟她狡辩说大学里重要的是积累技能,培养能力,成绩都是次要的,因为我知道那都是自欺欺人,我不是说积累技能,培养能力啥的不对,我只是说我用这些东西当借口,洋洋自得地安慰着,不听课,翘课,打游戏,考前一天(没错,准确的说4个小时)抱佛脚的我,于是我现在,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一样也没有。我想父母应该是不十分了解我在大学的生活状况,要是现在看到这篇文章,非得冲过来揍我一顿。
回到开头,可能是学生的血液在作怪吧,近两年内没有高速高效运转过的大脑,竟然也抗议了,抗议这种好吃懒做的生活,老是提示说想正经学点什么东西,所以我又是“查阅”各种资料,看大牛的各种心得分享(当然是各种微信推送等),之前,买的kindle,也下了一些学习有关的工具书,看着看着又是在心里熬了鸡汤,心里又是燃起了小小的一把火,于是花了两个多小时去图书馆制作了一份作息表和to do list,结果该上自习的时间都是准时呆在宿舍里,不玩游戏不意淫,但就是不去动手做点什么,心里还不爽不高兴,不爽也不去动书写作业,QQ消息也刷完了,微博也刷完了,那该干点什么打发下时间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5978/36892b1384d94dc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5978/c500880862e22603.jpg)
写点东西总结现在的自己吧,兴许坚持写下来了,也算是自己的成长轨迹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