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的一点儿啤酒,就让自己一头栽倒在沙发上睡到这会儿。一个由画到真实的形象在这会儿成形了起来。
当年与姑奶奶相遇之后,在一个夏日午后,她四支八叉地坐在她那桑拿屋的血红色沙发上,喊自己作为模特,给自己画了一幅没有头的速写。画里的身材,那份单薄,那份洒脱,哪里有半点儿姑娘家家的影子?活脱脱就一小伙子嘛。
我大吃一惊的同时,却也不动声色地任由她以此继续着后来的交往,经过这些年,再到前天夜里自己与她在绵阳米线店外遇到的那个酒疯子结束。我在她眼里的人渐渐清晰明了了起来。
一个瘦不拉几的一事无成的酒疯子?嗯,其母曾讲过她外婆的往事,故事里就有一个在街上开药铺的男子,常常夜里来与她幽会,其母还很小,深更半夜的看到她外婆给那人留门,腔都不敢开,大气都不敢出。然后,其母对她外婆恨到了骨子里,两人一吵架,就怪话连天,母女关系甚是恶劣。
直到其外婆去世,其母就将这份憎恨就转到了其女身上,即姑奶奶的姐姐。其母说她姐和她婆一个样。从小都没和男人消停过,自从在婚姻里遭遇了一场现象级捉奸在床的事件后,其姐就再也不淡定了,破罐子破摔了许多年。说来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原本就已经很痛苦了,但一回到娘家里,一吵架,那母亲和妹妹,即姑奶奶就尽拣痛楚整。这不,我都耳濡目染地听到过她姐被其母与她笑骂:剑兰春!这是个谐音的梗,你们自己去品。正如现代心理学家所讲:每个女人都是一个痛苦之身,而且还是自家母亲给亲自培养出来的。
我嘴里的火锅串串味儿,现在都还浓郁地弥漫在自己的身体上。而清晰明了地知道了来自姑奶奶这母女三眼里的自己形象之后,我也记起了自己某年和另外一位小姑奶奶吵架时,自己到了一个从女到男的假男人姐妹儿家住了一宿。这里有些复杂,就是一位跨性别姐妹。她正好在家,也正好和她妈在战争,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呵呵,这个梗肯定让你们的脑袋很大,但我一说这明白了。即,这姐妹儿的那个跨性别人格与有夫之妇有染。这里,就讲到了多重人格。那会儿的自己,就相当地痛恨她,一动不动就要割腕自杀,与她妈长年累月地处于战争状态。后来,她再也回不到女性角色,她妈也这依了她,让她从此以男人的身份生活着。
这里涉及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虽说百姓爱幺儿,但我们那一代的娃娃,最小那个,常常被忽略,一般都是丢给兄弟姐妹拉扯大的。父母与自己亲近的时光太奢侈了。加上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最小的孩子为了适应父母的心理,也为了自己能够多得到些爱,以及可以象哥哥们一样子地生活,也因为得到的父爱少,对父亲的亲近之情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正逢父母的婚姻危机,被迫站队,被迫让父母把自己三角化,义无反顾地在这关系中造就了一个可男可女的性格。只为了适应父母那随时爆发的战争。于是,在可男可女的关键时刻,把自己给变异了。这就是佛教中说的如来如去。哈哈哈!
人说,你恨谁,最后你就会变成谁。没错,我这些年经历的林林总总,基本上是理顺了这位姐妹儿的心理。所以,在姑奶奶的眼里出现的那个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她们这个家庭和那跨性别姐妹家差不多。老天爷就是让自己来体验一下那种看不惯我还打不死我的背后的复杂关系。互相伤害互相成全也互相不搭理。
好些年了,我一直对跨性别者心生研究之意。很多人说弄不明白,也认为无回天之术了。以我现在的想法,其实就是,用外在的顺应社会的,被社会认可的形象来立足,来保护那个容易受伤的内在女孩。其实,与有夫之妇的交往,也是对母亲的无声抗议。同时,也是顺着父亲的偏好,代替了父亲的基因出了轨,当母亲的心理知道父亲出轨的时候,那种生吞活剥的痛楚,但凡是人,都会有感觉的,这里就不多讲了。反正,当年你夫妻二人是如何折腾孩子的,现在,孩子就如何还原给你们。
就象我在姑奶奶这里一样,这个形象的出现,一定与她家的某些事情有关。她背负的那些从老到小的心理负担,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自己并没有参与过的事件,以及她们的母女共生关系中,活成了不是自己的人生经历,都需要有人来参与并处理掉。如果当年她们与那些婚恋关系中的人,没有将关系处理好,或过激了,或狠了心了,或优柔寡断了,那么,总有一个人再出现,直到将那些心结解开释然并放下。所以,没到最后,这是还没有变好。一旦变好了,也就结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