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这个词特别流行,很多人一听到这个词,就觉得是刻苦的,有目的持续的训练。
我们来追溯一下这个词的源头。“刻意练习”很可能跟一个广泛传播的理论有关,叫1万个小时定律。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说:“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
1万小时天才定律的提出,其实源自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小提琴手的研究。
那除了音乐领域的技能训练,其他领域可以做到么?可以的——通过刻意练习。
有人工作十年,但却只是在重复工作前三年的工作经验。十年的经验早已超过了1万个小时,但他成才了么?这十年可以算是持续练习吗?并没有。
刻意练习需要的不只是持续,还必须要跳出一定的舒适圈,在更难一点的“学习区”进行的练习。
小A和小B同时参加了30天写作训练营。小A有一定的基础,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自信满满,每天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日更千文。她相信只要坚持练习,就可以进步。
小B则认真的跟着老师走,一天学习一个新技能,每天进步一点点,积极日更,并且主动地按照老师的指导修改文章。
30天后,她们都写了3万多字,小A对字数很满意,但隐约觉得好像进步不大。她看着小B,小B刚开始的作文逻辑混乱,排版密集,后来不断在修改和指导下,慢慢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后她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赞扬,还登上了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同样是30天的日更写作,这就是普通练习跟刻意练习的区别。
刻意练习,不只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持续练习,还需要在提升一点的“学习区”更深入地练习,这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
只有每次都让自己再进步一点,每次逼自己往不熟悉的空间再多走一步,你才能扩大技能的边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