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我的大学读书让生活美好
这书我俩小时翻完,却升华了我20年的读书经验

这书我俩小时翻完,却升华了我20年的读书经验

作者: 领读者钱丢丢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17:24 被阅读185次

    《高效能阅读》,这本小小的书,我花两个小时就翻完了,可是这里边关于阅读的小技巧却跟某种神技一般,啪啪啪打通了我阅读的任督二脉,让我的阅读功力更进了一层,有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

    这本书很容易读,全书89个技巧,从如何变得喜欢读书、如何快速读书、如何能真正理解书的内容、读完之后如何输出,四个板块阐述怎么样才能高效能阅读。

    书中技巧74说“读书前要预先假定目标”,也只是说,读书之前你就要设定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那么我读《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输入,让自己弄明白到底怎么样才能高效能阅读;

    一个是输出,让别人弄明白到底怎么样才能高效能阅读。



    我们先来看输入,怎么样的阅读才算是高效能阅读呢?从书中的四个板块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快速,一个是理解

    1、快速

    书中读书技巧39说“通过目录读书把握结构,预测内容”。

    具体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进行目录读书。

    就是仔细阅读目录,选定自己应该看的章节。在这步骤中,要找到关键词,预判自己应该着重阅读哪部分的内容,更关键的是要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一下作者会写什么内容。

    这一步有两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第一点,读书不一定从头到尾都读完,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读。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毕竟我们对读书的基本印象就是从头到尾、老老实实的读完整本书,才会有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可是我们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读完一本书好出去跟人家讲我读完了那本书吗?还是一年读它个200本,然后给自己贴个阅读达人的标签、觉得自己特别牛?

    这些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学到东西为我们所用,所以是不是读完了一本书、或是读了多少本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在读书中学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是高效的学会了。所以那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我们给它精简掉,自然会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了。比如这本书中第一板块,如何爱上读书,我就几乎没看,因为这个板块对于我这个重度阅读爱好者来说没什么意义。

    第二点,找到关键词之后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对方会写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读书的时候关闭自己的大脑,不再思考,而全盘接受书中的内容,无论这个内容是不是对的,或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如果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去思考,那么就会失去读书的目标感,会忘记自己到底为什么读书,就会很难把这些东西和自己想要学会的东西联系起来,也就是很难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读书学来的东西用不上,那不是浪费时间、低效阅读吗?

    所以根据这一点,我通过读目录找到了全书的四个板块,确定了高效能阅读的关键词是快速和理解,因此预测这两个板块就是教你如何快速阅读,并且充分理解的。这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所以这两个板块应该是我重点关注的板块。

    第二步,根据目录,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

    在快速翻看的过程中,把这里必须读的位置贴上便利贴作为标记。

    这里的便利贴,书中技巧44提供了一些读书的小工具,有一些指针形状的小便利贴可以指向标记的重点,并且贴在书上会露出一部分,这样后来再翻看的时候就会很方便。

    这一点,我以前总是不以为意的。我不喜欢复杂的东西,我老觉得自己在书上做好标记、叠好不也是一样的吗?这次阅读的过程我发现,虽然自己在书上做好标记了、也叠好了页码了,可是最后要翻的时候,总会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找的东西,总是哗啦啦满书的翻着找,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技巧,贴一些指针标签,在露出头的部分简单标记一下关键词,那么这就相当于本书的索引一样了,在日后回看的时候,一定会更加的快速和高效的。

    第三步,仔细阅读便利签前后的部分。

    将阅读目录的时候你猜想的作者会写的东西和作者真正写的东西作对比,看看自己猜的差在哪里,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意见、新的假设或是创意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些内容将是未来你输出原创作品时候的重要信息。

    这一点也很重要,我在读目录的时候猜到了作者会让我们读目录啊、关键字之类的以加速阅读速度,可是作者提出的对文章跳读、以及预先猜测作者会写什么这些是我没想到的,确实给我更多的启发。

    2、理解

    关于理解,作者更多的是从构建你整个阅读体系的角度来写的,而不单单指某一本书。

    首先,读书技巧53建议要营造“思考的主场”的垂直型阅读。

    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思考的主场,就是你的专业领域、你擅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你要做深入的全面阅读,方方面面的都吃透,这个时候在这个领域你会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知识框架。

    这个框架体系就是你思考的主场,你在别的领域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可以回到自己思考的主场,按照主场的脉络重新捋一下你思想打结的地方,说不定就会茅塞顿开。因为大道至简,在某些本质的东西上,很多领域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似、相通的。你真正把一个领域理解透彻之后,很多时候会触类旁通的打通其他领域的堵塞点了。

    那么这个思考的主场应该怎么建立呢?

    读书技巧57告诉我们说要把读书七成的投资在垂直型阅读上,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这是根据谷歌“70:20:10”的投资基准而来的,在谷歌,根据这个投资的黄金比例,谷歌把资金和时间用于充实现有服务,20%用于充实现有服务的周边服务,10%投资于全新的未知领域。

    这个比例用到读书上,就是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投入70%的精力和金钱,对支持现有领域或有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其他领域投资20%,余下的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

    那么这70%的领域该如何建立呢?

    书中读书技巧58、59介绍了两种检索技术和系统,这两种是日本国内的系统,我们国内没有。不过他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关键词进行同一主题、相关联的书籍的联想,这一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豆瓣啊、当当啊、亚马逊啊等等读书主题的网站进行关联,建立我们自己专业领域的主题书单。可以以某个作者或是主题为主线,然后关联延伸到相关的其他作者或是主题,再从这些关联出来的书籍中再进行二次关联最终形成一张专业领域内的主题书单网络,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场。总之,在自己思考的主场上的阅读要完整而通透。

    有了思考的主场之后,我们再对其他30%的领域内的书籍进行水平阅读,拓展自己相关的知识网络,形成客场的刺激或是启发,这将会进一步加强自己思考主场的力量和水平。这一点正是读书技巧63“通过客场洞悉本质”所强调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目标,输出。

    我的输出目标,是让别人弄明白如何才能高效能阅读。

    读书技巧74“开始读书前预先假定目标”中提到,让自己站在求学者的立场去看一本书,还不如把自己放在教学者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明白。因为你想要向别人说明白一件事情,你对这件事必须是完全理解的,你才能讲出来。那么在读书的过程中时刻记得自己需要怎么跟别人说明白这件事,会更有助你真正理解书的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你还必须假定另外一个目标——“向谁说明”。有了对象,你那种述说感会更清晰,而且你想要说明的东西会更有针对性。

    比如,在读书之前,我就假定了自己要输出这本书,面向的对象是已经对读书有兴趣、想要提高自己阅读效率的那部分阅读爱好者,而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把我自己想要学会的东西,清晰的表达出来,就会对跟我有一样诉求的人有所帮助,我的第二目标就达到了。

    希望我的输出对你有所帮助,能够慢慢做到《高效能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书我俩小时翻完,却升华了我20年的读书经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ye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