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文科生,我一直都想尝试用考释的方式来说文解字,最近终于有机会开始写了,我选的第一个字是“中”,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中”字一字,可谓凝聚着我们相当分量的民族精神,如今的“中国”、“中华”和曾经的“中原”,那么其实“中”字其本义是什么呢?本文将主要通过对字义和字形两个方面对“中”字的本义进行探求。自古有“中者不二”一说法,然而,对于“中”字,我们的认知又去到哪里呢?这一个注入了我们民族灵魂的文字,它的最初意义是什么?
一、何谓“本义”
要进行“中”字本义的考释,首先要理清的一个概念就是“本义”。所谓“本义”,一般指的是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义。据鲁迅先生《花边文学 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说:“每一个方块文字,是都有它的意义的现在用它来照样的写土话,有些仍用本义的,有些却不过借音。”。
二、考释线索
本文的目的是考释“中”这个字的本义,自然目的是考究“中”字最早的意义,考究其本来的意义,然而与其传统的从古到今的考究方法,在这里笔者将选择从近及远,由今到古,摸索其渊源,至于缘何,因为笔者认为探求一个字的本义,顺着当今的线索,不断的往前代推进,随着时代的往前代推进,保留下来的意义就越靠近该字的本义。至于考究的方法,笔者将选择从字形和词义两个方面对本义进行探讨,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学者在探求字词本义的领域上勤奋耕耘,有从字源学探求,着重于造字溯源,如我们所熟知的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同时也从词源学进行探求,另外亦有从语源学进行探求的,重在探寻词语最早使用的语义范畴及语义发生的环境和原因。唐兰在《殷墟文字记》中也对“中”字进行了一番考释,说“中本旂旗之类也,龙旂、熊旗、龟旐……本皆中也,中为旂旗旐之属”,认为“中”本来最初为氏族社会的旗帜,后人用的都是中央等引申之义,而中的本义没有得到传承,那么“中”其本义到底为何?笔者选择从字形和词义两个方面对本义进行探讨,结合字源学与词源学,求同存异,对“中”字的本义进行考释。
三、从历代“中”字字义探求其本义
(一)现代“中”字含义
根据《现代汉语大字典》
中 zhong(一声)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中心、当中、中原、中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等、中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5.适于,合于:中看
中 zhong(四声)
1.恰好合上:中奖、中意
2.受到,遭受:中计、中毒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二)清代“中”字字义
名词
1.内,里面,与“外”相对
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清 类钞》徐珂
事变中起--《芋老人传》周容
2.中等
中家以上--《狱中杂记》方苞
(三)明代“中”字字义
名词
1.内,里面,与“外”相对
中轩敞者。《核舟记》魏学咿
(四)元代
(五)宋代“中”字字义
名词
1.内,里面,与“外”相对
中通外直。--《爱莲说》周敦颐
2.合适,适当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
(六)唐代
名词
1.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中来自天,天子所倚。《祭董相公文》韩愈
(七)汉代
1.方位词
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史记》李将军列传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史记》李斯列传
2.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2.内心
忧从中来。--《短歌行》曹操
(八)魏晋南北朝
方位词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古诗十九首《陌上桑》
亭亭山上松,瑟(sè )瑟谷中风。——古诗十九首《赠从弟》
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羌戎睚眥,闽越相乱,遐 为之不安,中国蒙被其难。——长杨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九)先秦时期
1.方位名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①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蓷(tuī推):益母草。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老子》
2.半、中途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3.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
4.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
中不上达。《荀子》
5.不偏不倚,正
头颈必中。--《礼记》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6.恰好合上
与态势数射中。--《周礼》
根据以上对历朝各代文献里“中”字的用法进行的总结与分析,我们发现:“中”字现今的大部分字义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具备,尤其是方位名与恰好合上这两个字义在先秦时期使用最为广泛,它们皆有可能为“中”字的本义。
那么中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下一章我们看看《说文解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