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天学《论语》第253天——礼仪是一种修养,也需要适时变通

天天学《论语》第253天——礼仪是一种修养,也需要适时变通

作者: 紫罗兰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10-23 22:58 被阅读0次

乡党篇

【原文】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翻译】

康子:即季康子,姓季孙,名肥,鲁哀公时的正卿。

达:通,懂得,了解。

季康子馈赠药给孔子,孔子拜谢后接受了,却说道:'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不敢尝用试服。”

【解读】

这章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鲁国头号权臣季康子听说孔子生病了,很是热情,便派人给他送去了药品。

这给孔子出了个难题,因为周礼里没有关于赐药的相关礼仪。如果比照赐食物的礼仪,孔子应该在拜谢之后立即尝一下,但是,药物不同于食物,在无法确定这些药的药性之前,随便乱吃是可能出大事的。

如果拒绝卿大夫的赏赐,也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但孔子是一个智者,轻松从困局中解脱出来。

他先按照赐食物的礼仪,拜谢之后收了下来,但却未立即尝试。他向来人作了解释,实实在在地告诉了对方自己没有立即服食的原因:“我对这种药的药性不了解,所以不敢尝用试服。”

孔子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季康子的感激和尊重,也在事关身体健康的大事上保持了足够的谨慎。一言一行,把礼仪敬诚之义表现出来,真是有礼有节,让人叹服。

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就像法律一样,所能规范的事物总是有限的,而且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着无礼可循的困境。这个时候,对于拘泥于礼仪的人来说,要么找一个性质接近的礼仪执行,要么放弃礼仪,按自己的想法去办。这两种做法都背弃了礼仪的精神,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做法是,像孔子那样,在礼仪精神的指导下,作适当变通。这里我们应深刻理解礼仪精神实质,礼仪是以仁道为宗旨,以诚敬为内在感情要求,以期实现稳定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仅仅把它看成一种仪式或行为规范,是浅薄的。

只有把握了礼仪的精神实质,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作出很好的应对,甚至是创造出合理的、新的礼仪规制来。

孔子面对季康子的赐药,既对季康子表现了敬意,也表达了自己的诚意,这个做法足为后世效法,就等于创造了新的礼仪。

后世的智者,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总能秉承礼仪精神,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处理礼仪问题,需要人生经验,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对礼仪精神的深入理解。这一点,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与您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天学《论语》第253天——礼仪是一种修养,也需要适时变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gl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