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儿子宝宝今年三岁了,这学期刚上幼儿园。是个小天才,三岁就能认一大堆汉字,自己可以读故事书,在学校里他是老师眼里最聪明最听话最老实表现最好的孩子,是别的孩子的好榜样,老师经常拿他当典型让其他孩子们向他学习。
可是上幼儿园没几天,宝宝哭着喊着再也不要去学校了,圆圆再三追问原因,宝宝就是不说话,最后圆圆猜测说:是不是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呢?宝宝“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果然猜对了。
这下圆圆可愁死了,宝宝不想上学,怎么办呢?原来呀宝宝刚上学就扮演了一个乖宝宝的角色,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认可、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神让聪明的宝宝知道了如何做一个好孩子,坐在位子上做的端正,不能抢自己爱吃的食物,不和别人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不和小朋友皮闹……
老师的表扬听着听着也就习惯了,但是宝宝不能随心所欲的玩了,没有了朋友,上学也就没有了乐趣,难怪宝宝不想上学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764806/3c1817f4427356a7.jpg)
《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暗示”的含义的:“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学家说:积极地心理暗示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创造奇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要给孩子正确的暗示。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下最杰出的典型,当然居里夫人后天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她有一个自己可以闻名天下的信念在支持着她一路前行,这个信念就是那个女巫的暗示。
积极地暗示能创造奇迹。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品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以后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到了晚上她在镜子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品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而珍妮的自信来自于饰品店店主给他的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而消极的暗示只能与成功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同事家有一个小男孩,取乳名字叫皮皮。孩子从两三岁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皮闹,整天自言自语,爬上爬下,摔的满身都是伤,常常出去好好的回来就是头破血流。上学之后除了调皮之外又添了新毛病:拖拉。每天上蹿下跳动作敏捷,可一叫写作业就唉声叹气,拿起书本就打呵欠……同事整天跟在后面喊:“皮皮,你别皮了!怎么养个你这么个调皮的东西……”我们看在眼里干着急,你的孩子已经特顽皮,爱惹祸了,你就别人前人后没日没夜地说:“我家孩子就这样,特皮,打都没有用。”久而久之,那就真是的打都没有用了。
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我们家宝宝今年两岁了,还不知道“怕”为何物,整天萌萌哒,可爱的不得了,忽然有一天,她正在玩玩具,我在看手机,外面传来装修锯子的声音,她扔掉所有玩具飞扑过来:“奶奶,吓死我了!”
我心疼得不得了:“怎么了,宝贝,为什么怕?”
“有小怪兽!阿奇小怪兽!”
原来她在看道奇的时候不但学会了礼貌,学会了说话,也认识了许多不应该认识的东西,比如怪兽,因为懂得多了所以害怕,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764806/ae0a6d077d370083.jpg)
我班上有个孩子,因为下课贪玩没去上厕所,上课又没好意思说,别了一节课,憋得肚子疼。他妈妈很生气,指责我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厕所?说孩子憋出毛病来了,带孩子去了县医院市医院检查,然后要求我他家孩子需要上厕所的时候必须给他去,不然憋坏了怎么办?我答应了,他的孩子一节课至少要去三遍厕所,她还要打电话来问孩子需不需要上厕所。
我很无奈,告诉她你再这样来回强调提醒他上厕所,他真的要出毛病了。
后来她采纳了我的意见,冷处理,再也不管他上厕所的事情,一个月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在上课的时间要求去厕所。
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那么怎么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正面的诉求。
我们要跟孩子说:“说话声音要响亮!”而不是说:“你声音太小了!”前者强调的是说话声音要响亮,后者强调的是声音太小,这样就成了指责,孩子收到的是负面的信息。
要考试了,你跟孩子说:“你很放松嘛!”不要跟孩子说:“你不要紧张!”前者强调的是轻松,后者强调的是紧张。而“紧张”通过大脑再加工之后很难再放轻松了。
不断重复正面或正确的信息强化暗示效果
暗示疗法的一条公理就是“暗示在重复中获得力量”,对暗示的不断重复可以坚固它在个人头脑中的地位,因此应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暗示的关键词。
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强调N遍,这就是通过重复来强化记忆,对于正确的行为也是这样,不断重复正确的信息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学生错误的题目或者行为就不需要也不能重复强调,把:“你们不要……”改成“你们应该……”这两种说法结果截然不同。
发挥集体的力量,用积极榜样的暗示改变个人
集体暗示又被称作海狄罗会诊法,也就是当一个人无法独立暗示获得提高时,由更多的人帮助他将积极的思想植入潜意识当中,然后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积极的训练,团体合作,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作息计划,学习计划,都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虽然人之初性本善,但孩子出生之后是一张白纸,不带来任何准则。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就必须自孩子能够听懂话起,不断地、反复地灌输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他一生拥有的无价之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