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童年忆,最忆是歌舞

童年忆,最忆是歌舞

作者: 左岸梅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20:49 被阅读874次
    童年忆,最忆是歌舞
    童年忆,最忆是歌舞

    时间大约在1973年,或1974年。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

    地点:故乡。当时叫:唐山公社,前西村。

    背景:农业学大寨。我作为学校宣传队的报幕员兼演员,经常去田间地头表演节目。

    一件粉红罩衣,红绫子绿绫子头绳,这都是上台演出的盛装。

    图一,我在报幕。“下一个节目是……”

    图二,我和高淑霞在表演《北京的金山上》。这个动作是“~哎,巴扎嗨!”。

    “弹弦子”的老师,是我今生的音乐启蒙老师,美丽的公老师。名字好像叫公云霞。她是下乡知识青年。印象中,她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能歌善舞。对我很是偏爱。有时候晚上她和别的老师带着我们走几十里山路,到别的村子里表演节目。记得我们走的时候,由男老师用独轮小推车,就像支援淮海战役的支前民工一样,推着我们这些小演员,去参加演出。傍晚,公老师负责给我们挨个化妆。老百姓俗称“点脸子”。要先打腻子,涂粉,再搽胭脂。还要画出浓黑的眉毛和赤红的嘴唇。

    晚上回来到很晚。有时候,我睡着了。公老师就背着我,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回到家。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她温暖的肩膀。

    无论深夜几点,奶奶和妈妈都不睡觉,等我演出归来。妈妈见到我,又骄傲,又自豪。问长问短,问我的节目。奶奶给我兑一盆温水,放到脸盆架上。妈妈让我闭上眼睛,给我洗脸卸妆。打上“胰子”,如果眼睛闭不紧 ,就会“煞眼”。我使劲儿闭着眼,奶奶换了三盆水。妈妈才把我的脸洗干净。

    第一次参加演出,我第一个登台,先有一个很长的致敬辞。稿子是母亲写的。小学一年级,我识字很有限。母亲一句一句教我,口传身授。实在不好记的地方,就用汉语拼音标注。

    上台前,我背了不知道多少遍。天黑了。大幕拉开。我走到台上去,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人群。我开始用普通话朗诵致敬辞。稚嫩的童声,通过麦克风传播出去,在黑夜中散开,几百人的场子顿时安静下来了。无数劳累了一天的眼睛,亮起来,有欢喜,有惊讶。目光聚拢在舞台上,落在我的身上,我在那些赞许的掌声里感觉到了无比的美好。我感觉到那些夜晚都是神奇的,令人遐思的。

    大白天,奶奶有时候领着我去赶梭背岭集,我被人认出来了,会听到有人指着我说:瞧!那天晚上表演节目的那个小姑娘!谁家的女孩儿,这么可爱?

    是母亲和公老师,让我在幼年登台演出,赋予我自信和勇气。直到后来无数次参加县、市,乃至省里的演讲比赛,参加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我都从来没有因为紧张而胆怯。

    公老师教我的歌舞,直到今日我还记着。有《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的金山上》,《洗衣歌》,《金瓶似的小山》等。

    后来,公老师走了。她的弟弟公培军老师又来教我。那时候我就上小学四年级,五年级了。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都有节目。母亲为了迎接这个盛大的节日,经常给我在六一前夕做新衣服。有一件绿色亚麻的裙子,简直就是太亮眼了。无异于高端奢侈品一样,卓尔不群。那个年代提倡的是艰苦朴素。除了六一节之外,那么漂亮的裙子,我几乎没法穿。平日只要穿着上学校,身边立刻围拢起一群人,起哄,像围观耍猴的。后来,我长高了,那件漂亮的绿亚麻裙子孤独地变短了。妈妈又请裁缝加了一个高腰和背带,改制成了背带裙。我还是不敢穿着它去上学。后来,那条裙子给了二妹。可是,妹妹也拒绝穿它。

    五年级的六一节,母亲特地给我做了一件大红的人造棉褂子。在到处都是棉布的世界里,人造棉兼具丝的滑爽体贴和棉布的紧致耐磨。风吹来的时候,人造棉就如同麦浪一样在那些羡慕的目光里起伏不定,轻柔而妙曼。

    那一天,我表演的节目是女声独唱《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我要盼的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公培军老师吹笛子伴奏,我独唱。每一段歌词前面,先有一段过门儿。公老师歪着头,吹笛子,乐曲从他的嘴唇边和手指缝里流出来。到了我开始唱的时候,他的头随着音乐深深往下一点,会意我加进来。我亮开喉咙,进入音乐,让歌声和笛声像两只蝴蝶,翩翩起舞……

    五年级之后,我告别了童年。

    那个六一节,算是我童年的谢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忆,最忆是歌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g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