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下面这个公式,组织效率与个体效率成正比,即提高个体效率可以提高组织效率:
组织效率 = 个体效率 * 个体数量 * 协作系数
今天先谈谈如何提高个体效率,如何激发个体的活力,让组织中每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总结以下三点体会和经验:
1. 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关注个体的成长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意义,组织中每个人都应该非常清楚组织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而个体目标却因人而异。在实际工作中,我会跟小伙伴们定期访谈,问每个人的目标和规划是什么?有人有明确的目标,比如扎根技术做到架构师,学习管理以后带团队;有的小伙伴比较迷茫,感觉我就是过来上班的呀,你给我发工资,安排我工作就可以了,这就是他的生活;还有的没想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该干啥,其实,第二、三种情况还不少。我一般从两方面跟小伙伴谈我的看法,一是关注自己的成长,不管以后想干什么或者还没想好,但都要让自己每个阶段都有进步,持续学习。在公司拿到的工资是你现在的显性收入,个人价值的提升是隐性收入,是在为未来投资,也只有这样你的工资才能涨上去(有点鼓励大家跳槽的意思哈)。二是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无论现在的岗位和职责是什么,都可以向左向右向下探一探,把自己培养成T型人才。在IT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你不能突破自己,就会被淘汰,而且淘汰速度会越来越快。比如测试岗位,以前按照测试用例操作一遍,把bug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但现在的测试岗位基本都要求有编程能力,叫测试开发岗。
当然,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如何为个体创造成长空间是激发个体活力的关键因素。仍然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一是横向引导。引导产品经理多跟最终用户交流,要有一线业务经验(我在2B行业),有机会去了解和学习一些基础的开发技术,学习项目管理,可以更好地跟开发沟通(产品经理本来就要求综合性人才,成长空间比较大,只要努力成长也会比较快)。要求研发要有产品思维,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不但要KNOW-HOW,更要清楚WHY,要求前端了解后台技术尤其是一些WEB基本处理流程,要求后台研发尝试承担一些前端的工作,要求测试实现自动化,学习python等等。总之,在工作中不断让他们一边做好本职工作一边突破岗位边界,同时,在工作安排中适当给他们安排突破边界的机会,鼓励他们相互分享和交流,主张“沟通创造价值,分享产生快乐”,让每个都有写好T字上面一横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就是纵深发展,写好T字的一竖。每个人都要在岗位能力上不断提升,除了自己边工作边学习外,我们还申请专项培训课(一般都是网课),让大家一起学习,由于这类课程针对性比较强,可以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快速应用到工作中。另外,团队搭建的时候注意梯队建设,要有技术带头人,让大家有学习的榜样和可以请教的对象。固定的团队分享也是大家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几乎所有做过分享的小伙伴都说,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准备,是给别人讲,但发现自己的收获更大。-- 打造学习型组织是当今互联时代领导力的必备。
2. 解决个体愿不愿意干的问题,关注个体的参与感、沉浸感和成就感
按照杨三角理论,个体“能不能干”可以用“选用育留”来解决,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是激活个体的关键。
首先,应让每个个体有参与感,认可组织的目标,感受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与个人息息相关。具体做法有很多,比如跟小伙伴们一起分析产品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竞对情况、产品定位、中长期规划,让所有人对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明确的认识,让大家感觉到参与感。切忌把个体当成一个个工具,告诉他们,你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了。
其次,工作时要有意识营造沉浸感,让大家专注当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每天都有明确的交付目标,通过每日站会,让每个人都知道今天要做什么,交付什么结果,自己的上下游是谁,出问题应该找谁,同时,开放的办公空间,让大家有问题一扭头就可以讨论,说话不用低声细语,工作氛围一定要活跃,让大家感受到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当我走到一个特别安静的办公区域时,第一感觉就是味道不对,要改。加班时给大家订个PIZZA,组织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去郊游或者做团队游戏,时刻感受到团队给大家带来的归属感。另外,真诚关心小伙伴的个人、家庭情况,包括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也是让大家可以沉浸于工作的重要举措。
最后,个体的成就感是当前组织必须赋予的。当个体清楚理解组织目标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努力为组织做贡献,这个时候正向反馈尤其重要。大的成就感是有客户买单了,POC评分最高,这个时候不但要及时给团队反馈市场信息,还要适当给予激励,请大家一起吃饭庆祝一下效果也非常好。产品研发阶段性的回顾会议,让所有人看到产品迭代的成果,不管什么样的产品形态,一定要想办法能让小伙伴们直观看到成果。最重要的一点,要不断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和进步,在适当的时候公开表扬,常常看似很随意的几句表扬,其实需要团队领导善于发现并刻意练习,表扬一定要有理有据,能够说出具体的事实,让人感受到真诚。
按照以上的思路,是可以把一个团队从职业共同体,慢慢打造出事业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的。
3. 打造独特的组织文化,平衡保姆和家长两个角色
一个组织的文化跟带头人关系很大,甚至说就是领导者的文化,不同的领导风格打造出不同的文化氛围。曾经有个朋友问我,怎么跟小伙伴宣讲公司文化?我跟他说,组织文化靠宣讲没有用,要靠你设定的考核指标和你每一次决策来引导。
在团队管理上,我比较喜欢用OKR+敏捷开发来管理目标和推进执行,通过试错、即时反馈来不断调整目标和方法,同时,OKR也能够激发团队活力,让大家保持跳一跳去够目标的感觉。团队结构保持扁平化,我可以直接跟下面的每个人谈业务、产品和技术,他们在遇到任何问题时,也可以随时找我讨论。领导风格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保姆式领导,帮助团队搞好后勤工作,协调好资源,让大家可以全心全意地协同工作。
在做决策时,最好的方式是学会提问,引导小伙伴自己做决策、选方案,当然,注意引导方式和最终的风险可控。小伙伴自己选定的方案,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认可度更高,小伙伴在执行时会更加努力去完成,有强烈的参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小伙伴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型。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是不敢做决定的小伙伴,一类是乱做主张的小伙伴。第一类属于信心不足或者事情本身超出了他的能力或者资源范围,这个时候领导者要敢于帮助团队做决策,用实际行动告诉小伙伴一旦方案确定,大家必须全力以赴执行,有问题你来承担所有责任。第二类乱做主张的,需要帮助他提高自我认知,明确哪些问题必须跟你商量之后才能执行,或者告诉他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什么,在大框内的他可以做主。这就是平衡保姆和家长的哲学,既不能唯我独尊,又不能信马由缰,既给小伙伴成长空间,又要控制好组织的风险。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出去休一个月的假,所有的事进展的还挺顺利,那说明你带出来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回顾一下,今天不但讨论了如何提高个体效率,也谈了如何提高协作效率。按照杨三角理论,“能不能干”、“愿不愿意干”和“允不允许干”三个方面都有涉猎。如果把题目在提升一下就是:如何提升组织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