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之中我似乎给了自己一个任务,那就是在一年之内读完家里的这些书。
没错,一旦人生有什么任务那么在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就会焦虑,一旦习惯了任务式的人生,那么当没有什么任务的时候就会陷入空虚无聊。
而我正是基于这个任务,一种害怕读不完书的焦虑油然而生,对于自己目前的读书时间和进度也不是很满意,时而在内心深处苛责自己。而同时对于这些书带给自己的好处也有一些期待,似乎认为只要读完这些书,那么我自己就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内心能量,从而就能更好的投入现实世界中去,在那个世界施展自己在书中汲取的能力。
这会不会是一种逃避呢?如果是一种逃避,那么就背叛了我所高度认可的勇敢,自我背叛是比被人背叛更让人无法忍受的,因为它随时随地都在内心深处进行斗争和审判自己。
如果勇敢可歌可泣,那么逃避也无可厚非,因为那是生物本能。
不管人类发展到什么阶段,只要人之为人的属性还没有变化,那么就无法摆脱本能。
生物学的事实一再证明,是那些怯懦的人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人类群体中的绝大多数,而那些当时勇敢的人几乎都被风险所吞噬了,于是这些怯懦的人便一遍遍的呼吁和向往勇敢的人,因为稀缺所以向往,因为没有所以呼吁。
可是勇敢的代价如果是毁灭的话,那么生物本能还会选择勇敢吗?选择逃避难道不也是一种自我保存的最优生存策略吗?
人们几乎面临两大难题:自我保存和自我发展。如果发展的路径已经被堵塞了,那么人们的注意力便会回归到自我保存这个根本性的自我保存的目标上。在自我保存的目标下,对应的理性的策略是减少消耗,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消费低迷不振的原因。而自我发展是在自我保存被确定的结果下之下的目标,而且这一目标要有可能实现的路径,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其他精神的需求的追求。
勇敢向前是一种生存策略,逃避退缩也是一种求生技能。理想是人人都勇敢,现实是个个都怯懦,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做出任何决策都是可以的。勇敢不伟大逃避不可耻,毕竟逃避才是人的本能,我们要接受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当承认了这一本能之后才有可能生出勇敢的勇气,去面对残酷的现实,并且坚决的与其周旋。
毛姆说:书籍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我只不过也是想要逃避现实的苦难回到这个避难所当中暂时的休憩而已,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读这些书我会后悔,同时这些摆在书架上的书每天都在无声的审判我。当然,我也知道,这些书当中会有很多很多我依然欠缺的养料,有了这些养料的加持,我不一定能披巾斩棘过关斩将,但最起码能无畏艰险刚毅坚卓。
卡夫卡说:阅读是一把劈向你冰封大脑的斧子。
通过阅读,我的价值观不在那么极端,不再那么唯一,我能更灵活的应对生活,我知道,每一种价值观都有其存在的基础,也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攻击一种价值观去捍卫自己的价值观,这本质上是一种对于世界的偏见,是一种只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隘,当你接受了不同的丰富的价值观之后,你就不会再自我苛责,那些被灌输的价值观对你的审判也就变得苍白无力,因为你有了与之对应的价值观替自己辩护,而那些价值观就是一个个有趣的灵魂,这些灵魂将自己的一生变成一本本书,没错,他们此时此刻正安静的躺在你的书架上。
近半年以后,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无疑是米兰昆德拉,是他消解了我对使命的执念,因为茨威格说:一个人最大的幸运是在年轻时候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并且为之奋斗。诚然,有很多人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总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他们只不过是遵循着生命的本能在活着而已,难道你就能否定这些人的价值吗?难道他们就不配活着吗?难道人就一定要有使命吗?
我没有使命,我也不需要使命。但我需要活着,我活着本身就是使命。我不想解放人类,我也不想达人成己,甚至达人根本无法成就自己,我只想在自己身上多花点心思,让自己尽量活的透彻轻松愉悦,尽最大努力平和的愉悦的过完一生就够了,至于那些伟大的事业,自有那些伟大的人物去完成。
我何足挂齿不值一提微不足道,这是我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