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几乎都是一边早餐一边收听读书会,每天有子木声音这味佐料感觉早餐也变得特别美味。每次分享的内容并没有完全接收,但只要是触动到内心的部分一定是会重复收听好好咀嚼消化。
今天分享的书籍来自梁冬的《人间世》,让我深刻反思有两点。
第一点“不批判,不贴标签”。这点很早就知道,不过在生活中经常不自觉的对身边事物评头论足,尤其是那些不顺心的事。中午就是如此,宝宝洗完澡给喝点益生菌,但宝宝哭闹不想喝,我就开始不耐烦。在他屁屁上拍了两下语气也变得严厉,并说道“这么不乖,喝水就闹。妈妈生气了,不爱你了”!事后冷静回想,太过武断了!宝宝不喝水或许他真的不想喝,我何必强求呢?再者不喝水就是不乖吗、就不在爱他吗?我们自己都讨厌被强迫做某事何况是小孩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心平气和的看待这件事,并找出背后需求点是什么?
第二点“我们与父母之间相处问题,如果未解决依然会在我们与下一代之间上演”
有了宝宝后便发现这点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对待宝宝的方式是重复着我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父亲从小就不怎么管我,我的事几乎都是由母亲来操办。一直会认为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爱贪玩的人,所以对他也一直保有“意见”。有了孩子才发觉我越来越像父亲,尤其是最初阶段逃避,恐惧孩子带来的束缚、责任!但内心是爱孩子只是不想被照顾孩子的琐事所牵绊。但现在我才慢慢开始感悟到或许父亲对我的关心一直都是“悄悄”给予。不想让我原生家庭的代沟重复在下一代中,只有慢慢剥离出我这代的问题并与之“清理”。可能有些问题这一辈子都无法磨灭,但至少可以做到接纳它并与之共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