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依赖性指由于思维惯性的干扰人们很难把一个领域里的知识应用于另一个领域。
比如,轮子能使搬运过程更省力是一个大家基本都知道的常识,但是让旅行箱装上轮子却是在轮子发明之后的几百年才实现的,在那之前不管多重的箱子都是用手去提。说到箱子,我想起一个故事,说是一位银行家在酒店门口下了车,不愿提箱子,就付钱让服务生提上楼。之后呢,这位银行家就去健身房练哑铃了,做着动作和提箱子差不多的运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知识的表面不相似性和内在联系性造成的。很多知识或常识在表面看来是牛马不相及的,提箱子和健身能有什么联系呢。剥开表面来看还真是有联系的。
把箱子提起来的过程是肌肉的收缩运动,保持姿势提着走是肌肉的等长运动,把箱子放下了是肌肉的离心运动。而健身的无非就是通过肌肉的收缩、等长和离心运动来刺激肌纤维使其变得更强壮。
知识的表面不相似性误导我们把知识分开来看,很难把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高中时总是有没完没了的题要做,这些题表面上看来都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这道题会做,换一道就懵了。可要仔细分析起来,不还是那几个公式定理的鼓捣来鼓捣去的。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说的就是要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性举一反三。把知识表面包裹的外衣撕开,抓住它的核心本质,然后再给它披上另一件衣服,就会发现它是一样的,可它又是不一样的。
知识表面的不相似性是容易看到的,也是很有迷惑性的。要想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也不是那么容易。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让人类更偏向于显而易见的东西,而往往忽略隐藏的联系。这是人类的通病。
大脑的自动处理系统只能看到表面的不相似性,内在的联系性需要靠意识主动去寻找。调用意识去思考是一件非常耗费能量的事。不能所有的事都靠意识处理,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还是交给自动系统好了。但对于重要的学习思考,不妨多仔细琢磨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