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旅行
你想好每次旅行是为了什么吗?

你想好每次旅行是为了什么吗?

作者: 大橘喵 | 来源:发表于2017-07-10 17:38 被阅读0次

    人生中有两次印象特别深刻的旅行。

    一次是大学毕业时,实习将近半年攒了一笔银子,想圆梦去美帝开开眼。千挑万选报了一个11天的团,团员都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学生们,出行前几天,大家像叽叽喳喳的小鸟一般兴奋,经过20多个小时长途飞行,一行人到达美国,然后开启了景点暴走模式。11天的时间里,我们走了3个城市,逛遍了美国地标,排队摸了华尔街的牛屁股和哈佛创始人的脚,然后在奥特莱斯一下午花掉了可能一年才会花掉的钱。

    回来以后,我陷入了长时间的疲惫之中,除了一堆可能好几年都用不完的化妆品和存在手机里几乎不会再翻出来的照片,内心空落落的。

    另一次是去云南。

    绕过了熙熙攘攘的丽江和大理,直奔高原上的香格里拉迪庆藏族自治区。记得那天傍晚一个人从上海飞抵香格里拉机场,高原带着凉意的微风瞬间将我从八月江南的酷热中解救出来。坐着藏族小哥的金杯面包车沿国道一路向北,皑皑雪山如画。我在一幢藏式民楼里呆了一周,那里没有景点没有wifi,日常就是早起喂喂门前的小野猪,跟周围的藏民聊天,一起去山上采菌子,跟村民挤在一个池子里泡温泉。

    这一周的时间,我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展,晚上可以放声高歌,仿佛漫天的星星都能和我一起歌唱。

    (高原夏天的夜晚拍到的银河)

    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恐怕我无法读懂《旅行的艺术》。

    你很难断定这本书的文体,不是散文、不是小说,也不是旅行攻略,倒是很像是用小说笔法写出来的人物传记片段。但是,这些人物是那么重要,这些片段又是那么惯性,没有记录他们的专业成就,而是留下了他们面对远行的地图、陌生的城市、异国的街道所产生的惊讶、抵拒、喜悦和深思。截取了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特别是这些对话中徘徊于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与精神之间的思考。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

    出发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到每一次旅行都会伴随有失望。完美的旅行目的地只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中,我们会从艺术作品中迷恋上一个地方,而在艺术作品中寻找有价值的因素远比现实生活中找寻来得容易。艺术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气韵生动、井然有序。这种气韵和秩序是我们纷扰错乱的现实生活所不能呈现的。

    认清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还能发现生活的诗意,那肯定是因为这些地方让我们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易的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拘囿。

    动机

    这一章中的核心概念是,旅行的动机以及旅者本身的素质决定了旅行的质量,同座城市中的建筑物或纪念碑可能不过咫尺之遥,然而鉴赏它们所需具备的能力却有天渊之别。当我们都聚在卢浮宫蒙娜丽莎画像前“咔咔咔”一顿狂拍时,我们的动机应该就是证明自己来过,可以发朋友圈炫耀一下,恐怕没有多少人是真正出于对蒙娜丽莎的欣赏。

    风景

    这一章中,作者主要论述自然风景的力量以及如何在旅行中与自然共处。把人放置在大自然中,与一座瀑布或高山相处,对身份认同也会产生影响,草木无情,却依然对周遭的事物产生影响。自然景物具有提示我们某些价值的能力。把人从惯性的冷漠中解放出来,看着眼前的世界是多么的可爱和奇妙。

    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者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解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抗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

    (在香格里拉拍到的山雨欲来的景色)

    艺术

    这一章中,作者主要讲了梵高的创作故事。梵高不相信先前的艺术家已经捕捉到了法国南部的所有风光。在他看来,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遗漏了事物的精华。“贤明的主啊,我已经看过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根本没有画出这些事物,在这里我还有充足的发挥空间。”

    世界是如此复杂,足以使两幅描绘同一个地方的现实主义作品因艺术家风格和气质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两个现实主义画家有可能坐在同一片橄榄林的一段,创作出迥异的素描。

    而对于旅者来说,不同的人必然也可以在同一处风景中发现不同的奥秘。

    回归

    最后一章,作者谈及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我们自己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会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洪堡的南美之旅中所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而一般情况下,由于我们呆了很长时间,我们早已习惯一切,因而对其视若无睹。

    有两种不同的旅行方式,第一种旅行要求10匹骡子,30件行李,4个翻译员,一只经纬仪,一只指南针,西班牙国王写的介绍信和一把枪......第二种旅行,则需要一套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睡衣,在卧室里完成一趟美妙的旅行。

    读完这本书,不禁让我思考,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那些著名的景点真的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吗?任何杰出的生命都会不断地寻找环境载体,而这种寻找也就是冲撞。冲撞之处未必著名,更不必有古迹,因为既然已经有古人冲撞过,有万人冲撞过,也就很难再发生只属于自己的冲撞。

    旅行从来都不是为了去远方而去远方吧,前几年穷游成为一种时尚,有时候看新闻报道里那些穷游藏区的年轻人最后遭遇到一些不幸,媒体清一色赞扬其勇敢精神,心里便有些不爽。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而有的人则只会逐命运之流,逐时尚之流,逐时代和国家变幻之流,就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漂来漂去。

    正如余秋雨在序言中所言:我们遇见过穿越沙漠的人,在冰上漂泊或在丛林里穿越的人,然而在他们的灵魂里,我们无法找寻到他们所见的痕迹。

    很多年后,如果我们的旅行团队中少了很多扬旗吹哨的团队、匆匆追赶的人群,多了一些慢吞吞地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屑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才是真正在旅行这件事上有一些境界。

    如果再给一次去美国的机会,我会选择就待在一个城市,跟美国人一样白天去公园里晒晒太阳或者参加一次集会,听一次讲座,晚上去听一场歌剧或者去一次酒吧,真正走进一个日常,而非由景点拼凑而成的美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想好每次旅行是为了什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lu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