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五586:党_奸之尤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五586:党_奸之尤

作者: 酿酒匠 | 来源:发表于2023-05-06 01:33 被阅读0次

党_奸之尤

李贽极称武后、冯道、丁谓,以曹操、司马懿为圣人。

王安石力辨《剧秦美新》之为谷永作,而以扬雄为大贤。夏竦赞美李林甫相业。

渔洋山人称邱某谓秦桧谋国,远胜岳忠武。

本朝李穆堂力争严嵩不当入奸臣传。是皆党奸之尤者也。


〔试注〕

1、党_奸之尤:奸_党中特异的、突出的。

2、李贽: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汉族 (一说回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3、冯道:冯道(882-954),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谥文懿。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

〔附〕李贽:冯道自谓长乐老子,盖真长乐老子也。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信斯言也,道知之矣。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而后冯道之责始尽。今观五季相禅,潜移嘿夺,纵有兵革,不闻争城。五十年间,虽历经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4、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

丁谓相貌不佳,生一双斜眼,张目仰视,好像是个经常饥寒的人,相面的说他是“猴形”。著有《景德会计录》、《建安茶录》、《刀笔集》、《青衿集》、《晋公集》、《晋公谈录》、《丁晋公词》等十多种。

〔附〕脱脱:①谓机敏有智谋,憸狡过人。 ②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 ③每休沐会宾客,尽陈之,听人人自便,而谓从容应接于其间,莫能出其意者。 ④王钦若、丁谓、夏竦,世皆指为奸邪。真宗时,海内乂安,文治洽和,群臣将顺不暇,而封禅之议成于谓,天书之诬造端于钦若,所谓以道事君者,固如是耶?竦阴谋猜阻,钩致成事,一居政_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钦若以赃贿干吏议,其得免者幸矣。然而党_恶丑正,几败国家,谓其尤者哉。

〔按〕待查阅李贽 《初潭集·君臣九·才相》。

5、《剧秦美新》:王莽篡汉自立,国号新。扬雄仿司马相如《封禅文》,上封事给王莽,指斥秦朝,美化新朝,故名《剧秦美新》。文中抨击秦始皇焚书﹑统一度量衡等措施,对王莽则歌功颂德。 此文曾被看做是扬雄的“白圭之玷”。

6、谷永:谷永(?-前11年),本名谷并,字子云,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西汉时期官员。

7、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

〔附〕王夫之:宋仁宗,贤主也,吕夷简、夏竦,非大奸也,相激以争,而石介以诗受所棺之僇。

8、李穆堂:李绂(fú)(1675-1750),字巨来,号穆堂,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文家。雍正朝有名的清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五586:党_奸之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n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