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们在歙县游览昌溪,渔梁古镇外,还去县城斗山街游览。
斗山街斗山街,以形似北斗星状而得名,一条300米长的古街巷,由一色的青石板铺成。到了斗山街,却让我感到疑惑,与我们苏州山塘街,平江路古街巷不同,没有店铺,没有餐馆,没有小商贩的骚扰,更没有城管的身影。到后来,我才明白,斗山街是徽商的故里, 徽商们“出门包袱雨伞,归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聚族而居之地。用今天的话说,这里是古徽州真正的“富贵住宅”区。在这样的“富贵住宅”区里,当然不会有噪杂的商铺了。
斗山街走在斗山街,看到的都是两边鳞次栉比的马头墙。虽是深宅大院,但门开得很小,并不张扬,只是门楼上精美的石雕透出主人身份的不凡。
斗山街斗山街最大的一所宅院,杨家大院,祖上在明朝官至礼部尚书,是徽州现存古代官宅的代表。
斗山街 斗山街 斗山街 斗山街杨家大院的后花园。
斗山街 斗山街 斗山街徽州秉承“以商养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的传统。街上许姓徽商的家里,至今供奉着孔子的画像,画像前是教授孩子读书的地方,那里凳子,桌子仍在,还有生机勃勃的桂花树守卫着。外面古巷幽寂,院内书声朗朗,桂树飘香。
斗山街 斗山街古徽州号称“牌坊大观园”,老街上的叶氏贞节木质牌坊倚靠在墙脚毫不起眼,很有可能擦肩而过,然而这座牌坊却是可追溯至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元末朱元璋受元兵追杀时躲避徽州,又饥又饿的他又与下属失去了联系,一个人蜷伏于老街的叶家废园,所幸被守寡的叶氏发现,年轻、善良的叶氏每天将饭菜放入竹篮,用绳索从楼上吊下。几天后,元兵溃败,朱元璋侥幸活下。称帝后的朱元璋,念念不忘恩人的大恩大德,下诏宣叶氏进宫,然叶氏以节为重,宁死不从,朱元璋闻后感叹不已,特降旨旌表,建此牌坊。
斗山街长街幽巷里,千百年的故事还藏着很多很多。那座不多见的砖质牌坊,黄氏节烈门坊,便藏着一段血泪悲歌。这座门坊建于清初顺治七年,黄氏乃童生吴沛之妻,其夫夭亡,便绝食而死,为旌表其守道节烈,建此门坊。
斗山街两边斑驳的马头高墙,脚下整整齐齐的青石板,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历史的隧道,与徽商进行心灵的对话,瞬间感受到一代徽商依依不舍的情怀。
斗山街 斗山街终究难以避免岁月的侵蚀,有的豪门富宅已成陋室空堂,但长街幽巷,依然深藏着古井回廊。一代徽商远去了,留下了这段幽深的古巷,让有机会前来的人,了解这段苦涩又辉煌的历史。
斗山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