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课比较多,除了白天正常的课程之外加上早课、晚课和大晚自习,完成全部任务之后回到家里已经是接近9点半,所以到家洗漱一下就休息了。
今天早晨没有早课,闹钟没响就醒了。窗外已经亮了。起床后简单洗漱一下开始准备早餐。煮了两个鸡蛋,把之前剩下的油饼和饺子用电磁炉热了一下,又做了一点稀粥。
家里有今年新收割的花生,我用空气炸锅烤了一碗,作为早餐的小菜,还有我最近自己做的辣椒酱。阳台上的花盆里我栽了几棵朋友给的生菜,现在已经缓过来了,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剪了几片生菜叶洗净。
一顿对于我而言比较丰盛的早餐就准备好了。吃完早餐,又吃了两颗最近刚刚从直播间买来的新鲜核桃。感觉自己最近用脑过度,补充一下。
今天的早餐吃得比较悠闲,不那么赶时间。吃的时候可以慢慢品味食物本身的味道,特别是纯自然生长出来的花生、生菜,咀嚼的时候特别享受。
吃饱了,一种幸福感就像美味的食物散发着自然的清香一样从心里升起来。
收拾碗筷的时候,我忽然体验到一种非常清晰的感觉-开心喜悦。以前总是在书上看到说早晨很重要,一定好好吃早餐,对于这种说法我在理论层面也是认可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是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孩子在身边的时候,自己保持得不错,但是孩子长大之后对于早餐很多时候就处于应付状态了。经常是稀粥、鸡蛋为主,其余都是临时看情况,有时候有小菜、面包、零食搭配一下,有时候没有。而我的课程基本都是在上午,很多时候我在第三节就开始饿了。饿的时候会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特别是有时候在课堂上肚子会咕噜噜进行抗议,下课之后就会感觉到特别疲惫。十一后学校的午休时间调整了,中午的时间很紧张,到家忙忙碌碌,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不知不觉中就会吃多了,然后就会感觉不舒服。午饭后有一段时间会感觉浑身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来。
今天早餐后,我预约好中午的米饭,背起双肩包上班的时候感觉特别轻松。遇到熟悉的人打招呼的时候也是充满热情的,这难道是一顿早餐给我带来的晨间福利吗?听着空中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深秋的清晨也充满了暖意。
曾经我特别渴望急躁的自己变得情绪稳定、平和,对人对事有耐心,现在我意识到头脑层面的认知可以先从关注身体的感觉上开始。当身体是舒服的、愉悦的,情绪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饥肠辘辘的身体和一个充满能量的身体是不是对身边的人和事情的反应会有不同?
成人的感觉如此,孩子的感觉不也是如此吗?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有各种情绪上的激烈反应时,是不是他身体上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感觉呢?
从今天早餐这样一个小小的体验中我感觉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含义。不要笑话我,很多道理我都懂,但是我没有真正从身体的层面感觉到,我就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