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灵感迸发与激情,想写下这篇文章随笔,以纪念那幸福的一刻与感动。
我们的一生中,会与无数人相遇,也会与无数人擦肩而过。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不管这话正确与否,我始终选择相信,也愿意去相信这句话。我们人类活在社会上,就自然离不开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而作为社会人,就离不开家人、亲戚、朋友等等这些社会关系,而我们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则更有意思。之前看过费孝通老先生写的《乡土中国》以及政论节目《中国正在说》,都提到了我们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我们中国的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我,然后以我为核心,以同心圆的结构不断拓展。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其次是家人朋友,最后是一般社会关系,如同事客户。越靠近我,关系越亲密。而朋友,是和家人同等重要的社会关系。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家人,还需要朋友。由此,才让我有写下去的冲动。
朋友的类型千差万别,质量也参差不齐。
一、知己
这类朋友是最稀缺的,也是最难构建的,可遇而不可求。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也。很高兴,今天自己遇到这样的朋友,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与福气。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一曲高山流水,传万世千古佳话。这样的朋友,在精神上,能够读懂你,和你节奏一致,有着相通的志趣与情操,让你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不再孤独。
二、良友
这类的朋友也是稀缺的,这辈子能够遇到两三个,也是莫大的缘分与幸运。他们或是你学业上的贵人,或是你生活上的支持者、帮助者,或是你工作上的标尺与追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你人生的奋进,规划人生的目标,指引人生的方向,是你的精神导师。也许是一句话的点醒、也许是脆弱时的鼓励与支持,也许是膨胀时的呵斥。总之,他们让你更加清醒的认识你自己。
三、诤友
这类朋友,也比较稀少了。他们在我们人生之中,充当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诤友为镜,可以知自我之不足。我们人类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羞耻心,知耻而后勇。当我们毫无羞耻心时,我们已经不配拥有人类的高贵身份了,更谈不上勇这个范畴了。
四、损友
这类朋友,在我们生活中占大多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他们会在不知不觉间腐蚀你的灵魂,他们时刻在计算着怎样从你身上捞去最大的利益。他们觉得再不济也要拉你进他们的圈子,他们游走在社会边缘,在人性与社会的黑暗边缘疯狂试探。他们心中善的一面在社会中逐渐磨灭,他们是披着人皮的野兽,随时盯着你。你想逃出来,可是,你又不得不有所顾虑。你在善与恶的边缘中,不断徘徊。也许是社会法制的不健全,让你成功侥幸的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而这种侥幸的心理刺激,让你飘飘欲仙,最后,人性中恶战胜了善。一直到某次事件,你到法律逮住了,你哭了,像个孩子一样哭了。你后悔着,你痛恨着。最后,你心里发誓: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要一个善人。
你睁开眼,原来一切都是梦,可是,又是那么的真实,难道仅仅只是梦?带着这样的疑惑,你不断思索着:我还有机会做一个善人吗?
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唯一能说的,就是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做一件善事,你的心情会非常愉悦,甚至能记很久,可能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你不知道,在迷做完这件善事,另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变化。而这个人在心里一直记着你的善行,向下一个人施下他的善行,最后,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动着这个社会与世界向善的一面不断发展。而你的善行,经过蝴蝶效应的放大,使得这个世界更美更善。而你做恶事,你不但需要受到良心的谴责,你会受到社会法律的制裁,你要想尽一切办法隐藏自己的恶行,最后,你即使活着,也只能像一个寄生虫一样活着,暗无天日。
五、交友原则
随着社交方式的变革,交友变得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可是,你交到前几种善友的概率也在变低。假设,你能交到的善友是固定的,你交友的基数变大,稀释了你交到善友的幸福感。
下面是我的几条交友原则,仅供参考。
第一,交友贵老贵诚心。
第二,交友贵质不贵量。
第三,一切使我向上的力量皆是我友。
第四,吃喝玩乐之友少交或者不交。
第五,随着年龄增长,我的交友门槛越高。
第六,一旦认定,便不离不弃。
第七,不为了交友而交友。
第八,一切交友的前提是让我更加幸福。
第九,珍惜那些一直陪伴的真正的朋友。
第十,交无用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