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一朋友被公司解聘,理由是:工作像老黄牛,虽为人老实,勤奋肯干,但太按部就班,缺乏市场创新力。朋友是老实人,做事“只顾埋头拉车,不好抬头看路”,性格内向古板,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工作没出错,公司没有理由解聘自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市场经济日趋复杂、国内外竞争愈加强烈的“互联网+”时代浪潮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朋友虽然工作从不耽误,也从不迟到早退,但这些都不是公司需要的核心能力,而且由于缺乏创新,他的工作方式跟不上发展,随着市场发展,他的职能已经被削弱或取缔,在公司精简员工之际,免不了被拒之门外了。
需求带动市场,市场拉动经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需求的转变提质,市场变化的日新月异,公司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性日趋明显,特别在“互联网+”这个快车道上,必须加紧追赶创新步伐,因为只有敢于创新争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才能最先淘到第一桶金。
在这个先决条件下,公司要发展,就需要从各方面挤压创新的最大源动力,其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就是公司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考核项。所以,朋友被迫下岗,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人的。
关于创新,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清晰地展示创新对公司的重要性,以及公司对创新需求的无奈与紧迫性......
在美国乔治布什洲际机场,乘客下了飞机后,走到行李处只需1分钟,而等待行李却需要7分钟。因此,乘客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常常向机场投诉。
面对顾客投诉,机场陷入两难境地,究竟该怎么办?增加工作人员,虽然可以减少行李搬运时间?这显然会加重公司负担。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经过实地考察后,向机场提出了一个建议:加长出口与行李处的距离,再将顾客的行李按新的特定路线送到行李处。
机场按照建议进行改建后,客人下飞机需要走6分钟才能到达行李处,再需要花费2分钟取行李。同样的8分钟,前者为乘客考虑却遭到投诉,后者花费乘客时间却解决了顾客投诉问题。可见,创新对公司生存起着把控命脉的作用与意义!
创新是公司的命脉,是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能力。那么,作为公司员工,应当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成为公司炙手可热的核心员工呢?
1、厚实理论根基
很多职场人对理论学习嗤之以鼻,一种认为理论指导不了实践,认为自己经验主要来自于实践;另一种认为没有时间花费在理论学习上,太耗时费力;还有一种认为学习应当是学校或学生的事,只要掌握本职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这条真理永远不会过时。特别在当前市场经济复杂多元情况下,职场人更应当保持科学的辩证的客观的战略思维与战术手段。具备这些能力,就务必要加强对相关专业前沿知识的学习,甚至还需要对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有所涉猎和钻研,只有具备深厚理论知识作为前提,才能确保思维开阔,思路清晰,眼光深远,真正实现用创新思维指引方向、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熟悉公司环境
符合实情的创新,才是真创新。一切脱离实际的创新,都是伪创新、瞎创新。培养职场创新能力,首先要对公司情况了如指掌,就好比一名工人,只有对操作设备结构、性能、间隙参数了然于胸,对工件图纸、加工工艺、生产材质胸有成竹,才可能熟能生巧,独具匠心,实现产品创新。因此,职场人要创新,就必须对公司内部环境和运营模式烂熟于心,对公司目标、文化、制度等驾轻就熟,才能站在前辈的肩上,创新出既符合公司预期目标,又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的创新方案,就是以符合机场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创新,不仅符合公司预期目标,而且符合乘客预期心理,因此,他的方案成为典型的成功案例。
3、把握市场脉搏
市场始终遵循“丛林法则”,从来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一个游离于人性、道德、情感之外的“角斗场”。无论公司还是职场员工,仅仅提升适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真正百战不殆。乔治布什洲际机场对投诉束手无策,那是因为他们始终脱离市场考虑发展,缺乏把握市场脉搏的辩证思维。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运用辩证思维,转换问题视角,从市场需求出发,准确把握乘客心理脉搏,决定从时间分配上着手,不仅最大限度降低了机场支出成本,而且满足了乘客对时间分配的需求,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冷静分析这案例成功的根本原因,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才是实现市场效益创新的关键要素。因此,职场实现创新,需要重视市场调查这个核心要素,只有符合市场规律的创新,才是称雄市场“丛林”的独特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