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严峻现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群在教育方面缺少资源,在亲情方面缺少关爱的孩子,他们往往处于弱势的那一方,缺乏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大多会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更有甚者,则很容易就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出路在何处。
王直助教中心——小山村里的大工程
孩子们翘首以待王直助教中心位于安徽宣城泾县昌桥乡孤峰村,每年暑期都聚集了一大批父母在外打工赚钱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爷爷奶奶陪伴在身边,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可能自己行动都有些不便,也就无暇顾及正处于青春生长期的孩子。助教中心恰如其分的出现,给山村里的孩子带来了福音。孩子们基本上清晨六、七点钟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早读之后,开始一天的学习。而孩子们的老师也就是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志愿者们。中午,中心里会安排优惠的午餐,一顿饭大概六块钱,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肉和蔬菜,可孩子们却露出了幸福和满足的笑脸。午睡过后,再上两节课,就到了放学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的爷爷奶奶等待在教室门前,等着孩子回家吃饭。中心里忙碌的一天也就慢慢地落下了帷幕。
书籍分享课堂——带你看外面的世界
志愿者在做书籍分享作为一名安徽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怀揣着一腔激情和热血,背上行囊,就踏上了征程。团队创立之初,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知识面不广,缺乏关怀与照顾等问题,我们选择了以书籍分享的形式,不仅仅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更是以交流的姿态,用关怀温暖心灵。而书籍分享的具体内容也在深思熟虑后定下“传统经典、幻想童话、爱与温情”三大主题,从文化储备,想象力、创造力,道德品质三方面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与触动。以我自身为例,我负责的是“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我选择的书籍是《诗经》。《诗经》作为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其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而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接触诗歌,对将来的知识文化学习也是大有益处。可面对一群孩子介绍诗经多少有些深奥,因此我选择了“诗而歌之”的做法,教孩子把诗歌唱出来。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上轻松愉悦的旋律,孩子们说“这是我背诗背得最快的一次,很喜欢这种方法”。孩子们有所收获,我想这也是支教存在的最大意义了。
感恩教育班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认真稚嫩的脸庞“要时刻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这是王直爷爷时常教育孩子们的一句话。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做为社会有贡献的人。而我也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是教精神,教品质,教导孩子们学会分辨善恶,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看待世界。感恩教育班会也就在志愿者们的高呼声下应运而生了。每位志愿者上台发表近段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相处的感想,并讲一讲自己身边的故事,用实例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感恩的力量。记得有位志愿者这样说到“我想以自身的例子来谈,我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幼年时感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温暖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长大后一直想要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现在我终于做到了。我知道只是很不起眼的小事,可我很开心,那一瞬间的幸福与满足无法言表,也希望将来的你们都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刻记得为这个美好的社会尽一份力。”我想感恩将会是时代发展下去,永不磨灭的学习主题,少年即从学习之处,便要学习感恩;教育即从教育之处,便要教导感恩。
师大与泾县美丽的相遇新时代的孩子们需要教育,而教育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我想应该就是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做好道德品质教育,这样,中国之少年才能为中华之崛起增威助力。
文/方梦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