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忙碌一天,共读时间又来到晚上睡觉前,本着“带着美好的故事”促眠,我俩没有把故事通过画画、表演等方式进行演绎。我俩躺在床上,妹妹头枕着我的胳膊,依偎着我,我另一只手拿着绘本故事《小黑鱼》;缓缓地把故事念给妹妹听。
我读完故事,6岁孩子妹妹听地很开心,我问“喜欢吗?”
“喜欢。”
“喜欢什么?”
“不知道。”
“喜欢故事里哪个角色?”
“小黑鱼”
“为什么呢?”
“因为它很勇敢。”
“它哪里勇敢了?”
“它遇到大鱼不害怕。”
“你从哪里看出小黑鱼不害怕?”
“我不知道。”
话题一下嘎然而止,妹妹突然问妈妈“妈妈,你喜欢里面的哪个角色?”
我喜欢这一段里说这句话的,“来游吧,一起玩儿,到处看看!”他快乐地说。
“不行,”小红鱼说,“大鱼会把我们通通吃掉的!”
“可是,你们不能老躲在那儿吧?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
“我们可以游在一起,变成海里最大的鱼。”
妹妹兴奋地说“妈妈说这些话的是小黑鱼啊!”
“ 哦,原来我们喜欢的是一样的啊!”妹妹欣然进入梦乡。
而我开始第二场地陪伴,在陪伴哥哥读书的时候,我拿起手机,开始翻阅群里老师们纷纷发言,以及各种实践。我突然焦虑不安了,我发现自己引导地好粗糙啊!
“该怎么办呢?后面该怎么做呢?”我在群里简单地书写了当天我对孩子的引导,带着不安和好奇入眠。
每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来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早读,已经进入我自己的“特殊时光”。这两天我开始阅读《共读绘本的一年》,作者薇薇安给我特别大的提示。
1.我要做小女孩“瑞妮”,带着好奇心引导孩子;
2.我要做“薇薇安”,做好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声音、如实详细地记录过程。
或许一、两年后我也可以写出一本《共读绘本的一年》(王敏著)!
我期待着…
网友评论